正文 第22章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2)(2 / 3)

有人開始承認:你將得到你想要的。但是,我進一步明確這一說法:要專注你得到事物的感受。

6.你擁有幸福的力量

“幸福”幾乎是被人用爛了的詞,對幸福的理解,每個人不同。但具體什麼是幸福,誰也說不清楚,大多數時候人們是在比喻和描述,卻不能定義。最近研讀《奇跡課程》,似乎有點醒悟,幸福是我們的秉性天賦,是我們內在的滿足感,既然是一種感覺,那又何須去尋找呢?

現在,很多人感到不幸福。說到原因,可能會涉及很多方麵,但是歸根結底,根源隻有一個,可能別人不知道,但自己最清楚,因為它跟自己的“心”有關。

《奇跡課程》中說:你可能會認為,你隻需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不必對你的想法負責。事實上,你隻能為你的想法負責,因為隻有在這一層次上你才有選擇的餘地。

舉個例子,《莊子》裏有一則故事,大意是這樣:在一個煙霧彌漫的早晨,有一個人劃著船逆流而上。突然間,他看見一隻小船順流直衝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的船,他高聲大叫:“小心!

小心!”但是,船還是直接撞上來,他的船幾乎就要沉了。於是他暴跳如雷,開始向對方怒吼,口無遮攔地謾罵著。但是,當他仔細一瞧,才發現原來是條空船,因此氣也就消了。如果你被樓上的人灑了一身水,你很可能會對他大聲叫喊,甚至大罵。如果天空忽然下雨把你淋濕,即便你是一個脾氣不好的人,也不會大發雷霆。

很多時候,事情本身不會傷害你,傷害你的是你的小我認知!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指出,那些細如發絲的想法,常常能改變一個人的思維認知。無論是好的想法,還是壞的想法,都會在我們的頭腦裏留下些許痕跡。如果一個想法反複出現,它就會強化成一種思維習慣。

對於常人來說,每個人都受到思維慣性的支配。通常情況下,這種情形是難以改變的。在巨大的慣性中,我們受製於過去的思考與行為方式,從而成為習慣的奴隸。

很多人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無法聽到自己腦袋裏有一個聲音在說話。那個聲音無所不在,每時每刻都在你耳邊叮嚀,它左右你看待事情的能力,它左右你響應事物的方式,它主宰你的生活。

在生活中,有沒有試著“覺察”這個喋喋不休的小我聲音呢?

這個說話的聲音顯然不是你,隻不過是你的一些念頭。但是這些念頭太厲害了,它讓你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自己都無法控製。

那些自殺或是殺他的人、衝動做錯事的人,都是沒有提防自己腦袋裏的聲音,一時不察,就按著它的話去做了,事後才發現,剛才自己怎麼了?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不但如此,腦袋裏的小我聲音還不斷地讓你去跟別人比較,告訴你,你有多差勁、有多麼不好,你是多麼得有錯,沒有人喜歡你,沒有人會愛你,並且讓你深信不疑。我有個朋友,我教她說:我愛自己,我喜歡自己。她對我說:沒感覺,不接地氣。我就讓她改成:我恨自己,我討厭自己。

這次她說:接地氣了。可是,她也淚流滿麵,才知道自己多麼相信小我的話。

這些小我的聲音都是在我們小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被父母或周圍的環境“灌進”我們大腦中的,就像計算機被程序化了一樣。

有些人比較幸運,他們的計算機程序比較健康,沒有受到病毒的侵襲,這樣的人幸福指數會比較高。然而,對那些比較不幸的人來說,病毒的侵襲強烈、嚴重,使他們具有強烈的受害者意識,認為自己不該幸福。所以,想要提高幸福指數,一定要覺察腦袋中的受害者聲音。不斷地覺察,覺察到自己在小我所編織的牢籠之中。當你觀照到小我聲音時,要能夠減輕。不斷地減輕小我叫喊的聲音,當然也就會越來越少受到它的影響,我們就能成功地從不幸福的思維慣性中脫身獲得自由。

你關注什麼,就得到什麼。你關注小我的聲音,就得到痛苦;你關注幸福的聲音,就得到幸福快樂。所以,每個人都擁有幸福的力量。

7.施與受是同一回事

為了每天給自己輸入正向能量,我買了一副天使卡,其中有一張牌“施與受”。我並不理解牌的意思,直到有一天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挑水夫有兩隻水桶,分別吊在扁擔的兩頭,其中一隻水桶有裂縫,另一隻完好無損。完好無損的水桶總是能將滿滿一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縫的水桶到達主人家時,總是隻剩下半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