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2)(1 / 3)

老禪師先放了一勺鹽,再往裏倒水,倒滿之後,當再往碗裏放大米的時候,水已經開始往外溢了,而當碗裏裝滿了大米的時候,老禪師問小徒弟:“你看,現在碗裏還能放得下核桃嗎?”

老禪師說:“如果你的生命是一隻碗,當碗中全都是這些大米般細小的事情時,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麼放得進去呢?”

小徒弟這次才徹底明白了。

如果你整日奔波,異常得忙碌,那麼,你很有必要想一想:

“如果生命是一隻碗,怎樣才能先將核桃裝進生命當中呢?又該怎樣區別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麼,生活就簡單輕鬆了。我們要把核桃先放進生命的碗裏去,否則一輩子就會在大米、芝麻、水這些細小的事情當中,核桃就放不進去了。

生命是一隻空碗,但是應該先放進去什麼呢?什麼才是你的核桃呢?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那你就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那就沉下心來曆練;當你對未來迷茫時,就請停下來認準目標!寧靜從容是人生沉澱和積累後的內在成功。

5.專注於重要的事情

人每天都在選擇,並時常糾結該選哪個,左右衡量難以取舍。

這一節對我來說是如此難,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從小到大,每個階段都有任務,要想用一篇文章總結,確實有些難度。

想起做過的一個心理遊戲,叫《我的墓誌銘》,從前我用了3年的時間來寫我的墓誌銘。

當我死的時候,我怎樣評論我的一生;當我躺在墓地裏的時候,我希望聽到我的親朋為我寫怎樣的評語呢?親朋與我寫的評語一致嗎?聽了親朋的評語,我能安心地躺在裏麵嗎?

恰好看《非誠勿擾2》,香山在人生告別會上說:人生是一場修行。我的人生太忙了,什麼都沒有修好。每個人的修行不同,我修的是什麼呢?

假設自己坐在一架客機上,寬敞平穩,飛機在萬米的高空翱翔。突然,機身發顫,顛簸得厲害,空姐要求大家把安全帶係好。

廣播裏傳來機長的聲音,他通知大家說飛機因遇強烈氣流而發生了機械故障,正在緊急排除。但為了預防最危急的情況,現在將由空乘分發紙筆,有什麼遺言要向家人交代,請留在紙上。一切要盡快,空乘會在3分鍾後收取大家的紙條,然後統一密閉在特製的匣子裏,這樣即便飛機墜毀,遺言也可完整保存下來。按照飛機現在的飛行高度,在完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隻可以滑翔極短暫的時間……空乘托著盤子走過來,慘白的麵頰上,職業性的微笑已被僵硬的抽搐所代替。盤子裏盛的不是飲料,不是紀念品,也不是航空裏程登記表,而是紙和筆。人們無聲地領取這特殊的用品,有抽泣聲低低傳來,你領到了半張紙和一枝短筆。現在,麵對這張紙,你將寫下什麼?

有人寫下對孩子的囑托,發現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有人寫下對父母的感謝,發現對父母有歉疚;還有人抗拒寫這些,認為太殘忍,好好的日子想得太多。

我寫下了“不後悔”三個字。不後悔發生在我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不後悔我的工作,不後悔我的經曆。隻有愛過才會不後悔,所以我知道了,我修的是借著外界的人、事、物,喚醒我心中的愛。

吸引力法則講:每種思想的投射,無論專注於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有著吸引的力量。每種思想都會發射一種信號,如同廣播信號,使得吸引力法則能夠識別並與其匹配。對愛的回應形式可以由我決定,所以自己才是現實的創造者。

比如,我專注於愛,這一事物如同其他事物一樣,有著兩極性。它的一極是愛的存在,而它的另一極是愛的匱乏。我可以接近愛,感受到喜悅和自信;也可以接近愛的匱乏,感受到痛苦和失望。當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時,就可以輕鬆地回答我在哪一極了。通過感知情緒,我知曉了內心的狀況。

大多數人沒能意識到,每思考一件事時,就正在吸引“這件事”來到自己的生命中。當你相信自己有專注吸引的能力,知曉世界的能量振動,既令人感到安慰,又令人感到欣喜。“感到安慰”是因為你知道,事物會不請自來不是偶然的;“感到欣喜”是因為你可以吸引任何你想要的東西。當你意識到自己是那些來到生命中的所有事物的吸引者,並且意識到自己確實可以控製它們的到來,你的世界發生了變化。不必在一個保守的立場上禁錮生命,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是教會我愛,也許是教會看清自己,也許是協助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因為我是我個人經曆的唯一創造者,除此之外,沒有誰能夠控製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