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1)(1 / 3)

1.你的人生可以改寫

我的職業使我接觸到很多身心痛苦的人,例如,有一位案主谘詢時,大大超出她所約定的時間,她不間斷地訴說身體各處疼痛。

在她訴說的時候,坐立不安,從一張椅子上,轉到另一張椅子上,不斷地想要打電話。最後,她說她的姐姐和母親曾經因為意外,傷過兩次,現在許多事情需要她來做。她來治療的目的,不想討論身心的痛苦,是想證明別人對她的痛苦有責任。

另外一個案主,對我說他在一家金融機構上班,懂得怎麼投機,能賺到很多錢。但是他時常感到貧窮,為下月的房租犯愁。原因是不能擁有金錢,花錢如流水,到手的錢要很快花出去,否則會有罪惡感。

這兩個案主被怨恨和愧疚困在錯誤的認知裏不能自拔。其實他們想改變,否則不會前來。隻是聽到改變兩個字,他們通常很緊張,瞪著疑惑的眼神問我,你想讓我變成什麼樣子?我真的能改變嗎?

自己改變自己是很困難的事,我怎能強求你去改變呢?有一天,我突然明白,改變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改變讓我們產生錯誤認知的傷痛。

如同園丁一樣,花園裏的花朵出現了病蟲,園丁及時地采取措施,而不是放任不管,最後傷及整個花園裏的花朵,人們也應該悉心護理自己的心靈花園,清除過時的、無用以及變成障礙的負麵能量。

在一次心理治療課上,老師要講示範動作,我逞能上去,結果動作做錯,老師沒有說什麼,但我內心羞愧地下來後就再也沒有心思好好聽課,心想別人會怎麼看我呀。那時我覺察到了自己的逞能,這個逞能讓小時候的我得到父母的愛,常常受到媽媽的表揚,誇我能幹。但是,現在長大了,還在用這個模式,付出的代價是疲勞和人際關係緊張。負麵能量本身沒有好壞,在恰當的時候、恰當的地點使用,可以幫助到我們,但是時間變了、地點變了,還用不變的模式就會遇到問題和麻煩。

改變我們的現有能量,提升到高一級的能量階層,可以從身體、心理和靈性任何方麵開始。

有些人從身體方麵開始,開始做運動,注意營養。中國古諺說:“病從口入”,認為許多疾病都由飲食不當引起,所以對食物有很多禁忌,平常既注重食補,還根據身體情況“戒口”。這些說法做法,看上去雖然很古老,但是用現代的理論去分析,卻很‘科學’,十分合健康之道。

有些人從心理方麵開始,參加心理課程、心理治療。當我們學到新的意念和思想時,眼界會擴大,心胸會開闊,人本來就有追求新鮮知識的本能。不論什麼知識和方法,隻要利於自己提高,我們就要接受。這裏有一個方法,很多人都用過,我自己也用過。這方法就是反複說:我為自己的快樂健康負責。反複地說,暗示會發生很大的力量,小小的願心會讓我們得到解脫,因為你種下了讓自己健康的種子。

有些人從靈性方麵開始,學習靜坐內觀,經常念經。擁有信仰,使內心寧靜和踏實。

這就像我們清理房屋一樣,從哪一個房間先動手沒有關係,隻要整個房子都清理到,便可以了。

怎樣實行改變?首先想一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哪一樣是急於要改變的?想到了以後,不妨走到鏡子前麵,望著鏡子裏的自己,靜靜地問問自己:我現在已經知道,所有令我不滿意的情況都是我自己製造出來的,我願意改變嗎?如果願意,那問問自己想先改變什麼?如果不願意,問問自己還想抓住什麼?想抓住的這個東西對自己有什麼好處,自己現在有能力放手嗎?

當然,不對鏡子也可以,你可以自己在心裏這樣告訴自己,一遍、兩遍、無數遍。你既有了改變的意願,用上麵的方法能喚起你的潛意識。吸引力法則講:我們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都能與外界感應,發生影響。

能不能改變不是重點,清不清楚為什麼改變才是重點。

2.喚起你的生活熱情

當年學習心理學的時候,一心想當一名優秀的心理谘詢師,卻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想當心理谘詢師,隱隱覺得生活平淡了一點,寂寞了一點。更多的是感到不快樂,有種想改變的渴望。試圖用各種娛樂、物質追求或是不停地工作等來排擠心中的寂寞。然而,我卻越來越不快樂,挫敗感越來越深,以致患了憂鬱症。安慰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學了很多,卻仍然不快樂。

有時候在家長課上聽家長講: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時,我就陷入到無語中。一天下課,看著孩子們喊著、叫著快樂地跑下樓時,我似乎被電了一下,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本來就在,為什麼還要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呢?到底是誰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