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讀經,慢慢總結經驗,允許我們慢慢變化,允許孩子帶領我們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內心。
一個8歲媽媽這樣分享:放假期間剛好夫君和兒子都不在,我把自己關在家裏看了兩天書,看了《大易教育》和《望子成龍》。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凡事內視、內察、內省!做更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育兒教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育人先育己!簡單的幾句話,道出了育兒的真諦!
讓孩子陪伴我們一起完善內心,幫助我們成為幸福的家長,隻要你有願心。
19.與孩子一起成長
自從有孩子以來,父母們被孩子的各種問題纏繞,例如:父母應該怎樣去愛孩子?家長怎樣做,孩子才能越來越好?孩子不上幼兒園、不上學怎麼辦?家長怎麼做孩子才能改變?家長應該采取什麼辦法,才能教育出好孩子?母親怎樣做孩子才會去努力?孩子沉迷網絡遊戲了怎麼辦?每個階段,或是每天都會鬧出很多問題,讓人無法應付。
沒有係統的教育教我們怎樣做父母,即使是學教育的人也不知道怎樣做父母,一切都在孩子長大後的某一天,父母們才會感慨地說:“孩子小的時候不會帶孩子,現在孩子大了,知道怎麼做的時候,也沒有機會了。”言外之意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直是摸索著教養,對過程中的不如意有悔恨之意。
許多的書籍講家庭教育,很多的家長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教育學家們有經典教育案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收獲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一個方法都是好方法,是技術的特征,不同的人用同一個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各人各相,不可一概而論。我的臨床經曆告訴我,孩子的行為表現是一種尋求幫助或是求救的信號,手足無措的父母們隨孩子走進谘詢室,傳遞出父母更需要協助的信息。可以這樣說,是孩子幫助我們走上了解自己、成就自己的道路。
在一次心理學的課程上,課程上到一半,老師手裏拿出一張白紙,麵對會議室裏的50個人,他問:“誰要這張白紙?”我們麵麵相覷,不知所以然,有人慢慢把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張白紙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白紙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無人舉手。
他又說:“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揉成一團的白紙扔到地上,踏上一隻腳,用腳碾它。而後他拾起白紙,白紙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我看到有人鄙視老師在浪費紙或是在考驗我們的智商。
接著老師又拿出一張百元鈔票,他問:“誰要這一百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一百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而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有人堅定地舉手。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白紙和紙幣同樣都是紙,卻有不同的命運,那是因為你知道無論我怎樣對待那張鈔票,它本身並沒有貶值,貶值的是我的行為。對待孩子,我們要時刻記得: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多麼富有,也不仰仗我們多麼有智慧,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對孩子的信任和支持。”
在循環往複的生活過程中,孩子改變著我們的看法、行為和感受,讓我們對自己篤定的事情產生懷疑,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信心,這讓我們不舒服,但卻喚醒了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有許多父母因為孩子走上心靈成長的道路。
35歲的安安,認為孩子是她最好的治療師,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一次長期的心理治療。“我知道為什麼我需要一個孩子,因為我有一個灰色的童年,父母沒有撫養我,我在沒有愛的環境中成長,我想讓我的孩子代替我重新真正地長大,重新喚起內心的愛和信任。”女兒一年一歲地成長,安安由衷地感激孩子:“在她身上,我看到我內在小孩的需求,我慈愛地對孩子就是慈愛地對我的內在小孩,我的內在小孩與我的孩子一起成長,孩子治愈了我的童年缺失。”
兒童精神病學家巴特裏斯說:“孩子的童年會引發我們已經遺忘的情緒。”清楚地意識到早年歲月對自己的影響,我們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前進,在心理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