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教育孩子,還是提升自己(4)(3 / 3)

2.男生,貧寒農家子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級重點高中,高中期間成績優異,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全國物理奧數二等獎,後考入重點大學攻讀生物技術專業。

3.男生,初中體育成績優異,憑借長跑特長,進入重點高中,高一時七門功課不及格,從學校退學。

4.女生,7歲父母離異,隨母親生活,成績優異,組織能力強,順利升入省級重點高中,從初中起擔任班長,一直到高中畢業,高中學校辯論賽最佳辯手,省級優秀學生幹部,與同學、老師關係融洽,考入澳門科技大學。

5.男生,4歲入選申奧形象大使,4歲學習鋼琴,師從中央音樂學院著名鋼琴教授韓劍明,8歲學習書法,師從清華教授方誌文,獲獎無數,10歲加入國家冰球隊,讀人大附中並留學美國。

大家看後議論紛紛。稍後我公布答案:

第一位是盧剛,1991年11月1日,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開槍射殺了3位教授和副校長安·柯萊瑞以及和盧剛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在槍殺5人之後,盧剛隨即當場飲彈自盡;第二位是馬加爵;第三位是韓寒;第四位是一所重點大學的學生,一個非常優秀的女生,組織能力非常強,很會與人相處,人緣也很好,是全校老師和家長公認的好學生,高中畢業時她媽媽曾作為優秀畢業生家長在全校作發言。

誰都沒有想到,在外人眼裏這個優秀的孩子居然跳樓自殺,當這個消息傳到學校以後,孩子的任課老師、校長等都非常受打擊,都覺得他們的教育很失敗。

第五位就是李雙江之子李天一。

答案公布後,會場鴉雀無聲。這隻是熟悉的幾個個案,可能不代表什麼,但它背後反映的是對教育的擔憂。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教師來到學校,他就會交給那位教師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老師,我親眼看到人類不應該見到的情景: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有人性的人。隻有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為有人性的人的前提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價值。”

很顯然,人類有獸性的一麵和天使的一麵。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心靈得到鍛煉,克服獸性而轉化向天使的一麵。

所以,一位日本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培養學生麵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這種情懷就是對生命愛的情懷。否則,即使文品很高,也失去了心品。

15.讓你的孩子有學習動力

中國古人在教導孩子學習的問題上,流傳著很多古訓:

“頭懸梁,錐刺股。”

“梅花香自苦寒來。”

“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暗含的邏輯是學習是一種痛苦的行為,一個人要想在學習上取得成功,就必須忍受痛苦。還有就是,隻要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就等於他在學業上獲得了成功的能力。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孩子學習如果從痛苦開始,使自己在壓力之下,出於本能,孩子會反抗,會逃避緊張的環境。所以,一定先從喜歡的、能做到的開始,讓孩子把能做到的做到,有了成就感後再進行遷移,去挑戰未知的和有難度的。

今天的心理學特別是神經語言學(NLP)的研究,已經揭開了人類神經運作原理之謎。

人類的神經係統最重要的功能是聯想,它會把不相關的事情聯想到一起。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神經係統會把當時做此事的“感受”與該事情聯想在一起,並被自動地記錄在潛意識裏,下次再做該事情時,上一次的感受就會自動地出現,而不管此時的感受是“快樂”還是“痛苦”。事件與情緒產生鏈接,當與快樂情緒鏈接在一起時,經曆一段時間,他會形成做此事就快樂的條件反射,此種條件反射在學習上我們給它命名為“興趣”。

我的一個案主要中考了,學習態度上不緊不慢的,別人不斷進步,成績提高,他卻步步後退,家長著急逼著他學習,他理直氣壯地說:“我學不會。”家長無奈地說:“你不笨呀,隻要努力就行。”案主回應:“那多累呀!”究其原因,家長總說,你隻管學習,其他的事什麼都不要管。依賴和惰性使孩子失去了努力的動力,忘記了勞動的意義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