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教育孩子,還是提升自己(4)(1 / 3)

家長養的是德,教師育的是才,孩子德才兼備是家長和老師配合的結果。家長如果能處處留心觀察,準確捕捉教育的最佳時機,適時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完全可以做到輕鬆教育。

12.改變你說話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事情,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但是,現實生活大部分人的親子關係是不穩定的,或者說是扭曲的,孩子並不能真正信任家長。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生活中不經意的話一次次地傷了孩子的心。例如:你怎麼就是不聽話呢;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你若考滿分,我就給你買××;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仔細聽家長說的話,家長們傳遞信息的方法有“你信息”“轉折信息”“絕對信息”和“否定信息”四種。

“你信息”表達感受和要求,就宛如伸出的食指——指責、數落對方的錯誤,將自己的感覺歸罪於對方。“你信息”會激起對方的自己保護,他(她)會像烏龜一樣縮進殼子,把自己保護起來,屏蔽了信息。說話的人說了也是白說,無效。

“轉折信息”,例如,“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問題以後還會出現。”“他這樣挺好的啦,但是再好一定不行了。”“你說得很明白,可是我不會呀。”“但是、可是”是轉折詞,已經貶低了積極的體驗,說明人陷在了負麵情緒裏,付出的也是消極被動的行為,對於成長中孩子來說,要極力逃避這種體驗。

“絕對信息”是指個體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認為某一事物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息。通常與“不得不”“必須”和“應該”這類詞聯係在一起,如“你應該考進前十名”“必須做完作業再睡覺”等。這種絕對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客觀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他周圍的人和事物的表現和發展也不會依他的意願來改變。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生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這是孩子感到學習累的主要原因。

“否定信息”,例如“這件事太難了,我做不好”;“這麼簡單的事,我做不好”;“別人一定笑話我不行”;“天天學習也不長進”。在否定聲中,抹殺了孩子的成績和努力。孩子對自己能力否定,也就失去了內在學習的力量,有個故事叫做《馬戲團的大象》。

不表演節目時,馬戲團人員會用一條繩子綁在大象的右後腿,然後綁在一根插在地上的小木棍上以避免大象逃跑。我們都知道以大象的力量,可用長鼻子卷起大樹,甚至可以一腳踩死一匹狼。為什麼它如今會乖乖地站在那裏呢?

原來,當這頭大象小時候被捕捉時,馬戲團害怕它會逃跑,便以鐵鏈鎖住它的腳,然後綁在一棵大樹上。每當小象企圖離開時,它的腳被鐵鏈磨得疼痛,還流血,經過無數次的嚐試後,小象並沒有成功逃脫。於是在它的腦海中形成了有條繩子綁在腳上它永遠無法逃脫的印象。因此,當它長大後,雖然綁在它腳上的隻是一條小繩子,但它的潛意識則告訴它:你不行的,別嚐試逃跑了,浪費心機。

有效的說話方式是用“我信息”、並列信息、選擇信息和肯定、欣賞的信息來代替上麵四種傳遞信息的方法。

用“我信息”表達情緒、分享感覺,而不是抱怨、攻擊或責備,能幫助我們達成溝通的目的。表達公式是:“當……時候,我覺得……(陳述自己的感受),因為……(陳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當你告訴我你不能和我一起去看電影的時候,我覺得蠻失望的,因為我好期待可以有多一點時間和你相處。”使用“我信息”應注意的是:要強調對對方行為、語言本身的感受,而非對人的感受,也就是“對事不對人”。

以並列信息代替“轉折信息”,可用公式是變“但是”為“同時”或是“雖然”,例如將“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問題以後還會出現。”改成:“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問題以後還會出現。”

以“選擇信息”代替“絕對信息”,例如將“必須做完作業再吃飯”改成“你可以選擇在吃飯前還是吃飯後寫作業。”給孩子一個自由選擇的機會。

以肯定、欣賞的信息代替“否定信息”,例如將“這件事太難了,你做不好”變成“這件事太難了,你能慢慢做好”,也可以說:“這事太難了,咱們可以試試看。”

從舊的模式切換到新的模式若幹次之後,新的語言模式啟動起來會變得更加容易。每一次有意識地覺察說話,決定了有效說話的效率。

13.青春期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