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教育孩子,還是提升自己(2)(2 / 3)

他的身體、靈魂都不是你的,是他自己的。與你唯一的關係就是借用你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

生命在你的體內孕育時,母親與孩子會等同,以為是一體的。

生命隨之出生、成長,他們從父母的影響圈中脫離出來,慢慢地變得獨立和穩定。就像是樹的繁殖,每一棵樹都平等而獨立,人不同於樹的是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傳承生命,就生命來說,孩子不是你的,他是屬靈的。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論孩子》中寫道: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不是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的身體居住在你的屋子裏,但是他們的靈魂卻不是。因為他們的靈魂居住在明日之屋,甚至在夢中你也無法前去那兒探訪。

你可以盡力使自己變得像他們,但是盡力不要使他們像你。因為生命不會倒流,也不會駐足在昨日。

家族係統排列講,親子間的序位是先有父母再有孩子,愛是單向的流動,父母隻能給予,小孩隻能接受。為了報答父母的恩賜,孩子們把愛再傳遞出去,給自己的下一代,這不僅支持了個體的繁衍動力,也支持了物種的存在。

生命的目的是經由挑戰而獲得成長。由最初的幾十億精子到隻有一個成功,親子關係是建立在彼此給予與成長的基礎上。每一個孩子都帶著一個生命的目標,帶著一張靈魂的藍圖,渴望一種完整的成長經驗來到人間,並熱切地期望在歲月中激起層層浪花。母親經常在自己的頭腦中,為孩子設計一個周密的理想計劃,要孩子乖巧聽話、屈從管教、有良好的成績、進入最高的學府,那樣才能符合他們的理想,才有資格獲得他們的愛。父母為了自己的心理需要,改編著生命本身的美麗畫麵。

人類生命的四大本質是身體、情緒、認知與靈性。每一個人把自己生命的焦點放在其中的一個主體上,其他的便成為輔助的部分。運動員與舞蹈家選取把焦點放在身體的動作上;有人選取把家人和朋友的快樂作為他們情緒的焦點;學者、教育家、作家以及書蟲經由認知來過濾他們的生命。隻有少數的人能夠享受著內在心靈和平的真正喜悅,能夠不執著於世間的權力、金錢和名利,完全生活在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之中。他們生命的焦點在精神與靈性上。

社會出於對老師的尊敬,給老師冠以美名: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起著靈魂工程師的作用,並且意義遠大於老師。你作好教育你家靈性孩子的準備了嗎?這不是讀幾本書,或是按某些道德規範行事的問題,而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體驗問題。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托·瓦拉赫剛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道路。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奧托·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成績。”於是,父母隻好尊重兒子的興趣,讓他改學油畫。可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敏銳,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得到的評語是:“你在繪畫藝術方麵所表現的素質令人失望,將來恐怕難有造詣。”麵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家都認為他成才無望時,化學老師卻發現他做事一絲不苟、有耐性且專一,具備做化學實驗的應有靈性,因此建議他改學化學。瓦拉赫改學化學後,生命藍圖得以完整,最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每個人身上都一份特殊的靈魂藍圖。那藍圖美麗絢爛,等待著他的主人去把它尋回。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完成他的探尋,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期望去成就孩子。

7.自私的父母

我寫這一節的內容,緣於我的一個案主,在改變父母成為理想父母失敗後,非常失望地來找我,哭訴說:“我小時候的爸爸媽媽不在了,現在的爸爸媽媽一點都不了解我、不懂我,他們身上這麼會有那麼多的缺點,真是忍無可忍。”

通過了解父母過去的行為、態度,導致他們在言行舉止上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進而讓我們站在成人的位置上與他們互動,承認父母是人,不是神。把我們從小時候對父母期待的方式中解放出來。

小時候,我們的衣食住行完全依靠爸爸媽媽,那個時候,在我們的心裏他們無所不能,我們的需要隨時都可以得到滿足,簡直就跟神一樣。長大了,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突然有一天意識覺醒,發現爸爸媽媽並不是神,他們有很多地方做不到,他們也有很多的缺點。巨大的落差使我們很是失望,不甘心這樣,決定要改造現在的父母成為完美的父母。在較量、抗衡中,在彼此痛苦和煎熬中,我們的心漸漸成熟起來。逐漸地承認了我們的父母是完美的父母,但有不完美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