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選擇配偶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我在前麵講過,有一些婚戀專家研究出女人試圖在男人身上、男人也希望從女人身上找尋替代功能,想借此獲得童年時代缺少的溫柔及安全感。可惜的是,戀愛中的男女一方麵會無意識地希望滿足對方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麵又會期望伴侶滿足自己的種種要求,要求、需求、苛求混淆到最後,變成相互指責“你從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你根本就不了解我”。
伴侶提供了獨特的機會,讓我們得以了解、發現伴侶的情感需求和自己的情感需求。愛彌補了小時候沒有被滿足的需要和渴望,由匱乏的感覺中體會到完整。愛打開了心房,提供了安全的避風港,在愛中,心是赤裸且不受任何保護的。在公開場合裏,大家都很冷漠,試圖表現出沒有任何情感需求的樣子,然而關係的基礎並非建立在這樣的態度上,假裝冷漠、毫無需求對於關係的發展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
由愛而生的信任及親密感,看似能提供足夠的安全讓我們卸下冷漠的麵具,事實上是無法隨心所欲卸下或戴上的麵具。對我們來說,表現出冷漠、不在乎是最自動化的反射動作,要想以其他方式來表達情感需求本來就很困難,但更困難的事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還能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更甚者,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充滿愛和尊重的關係提供了一切所需的條件,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覺察到自己的願望、渴求和需求,並能適時地將它們表達出來,即使不一定能在關係中被滿足,但我們還是能夠坦然地表達自己。表達自己更是一種需要。
需求是完形心理學重點研究的內容。被需要和需要使人擁有一段美好幸福的關係,而且能夠與伴侶獲得精神交流和心靈的共同成長;但問題是,大多數的心靈成長或精神啟蒙之道都強調無需、無欲、無求,其內在深處遠離了關係的聯結。
說到這,我想起了一個男人的故事。他作過一項實驗,證明光線可以作為養分的主要來源,讓人活下去。在長達3個月的時間裏,他隻依賴光線照射過活,沒有吃任何一種固體食物,隻喝水及一些果汁。
這在醫學上來說是不可能的,但他辦到了,也證實了光線可以是人類依賴存活的養分。他的體重隻有在實驗初期時減輕些許,之後便一直維持不變,實驗結束後,他十分健康且充滿活力。
然而,問題出在哪裏呢?他之所以來找我,是因為在他進行實驗期間,他的太太邂逅了另一名男子。就家庭係統排列來看,問題症結在於他單靠光線就能過活,這無疑代表了他的太太不再被需要了。
我們的需求是與彼此的生活相聯結,通過需求,我們能深刻體認自己的需求、認同自己的需求,並且不強製扼殺自己的需求,生命才愈發多彩多姿。
若我們硬是假裝自己毫無需求(這其實是給不出愛的匱乏者的選擇),反而會讓自己遠離人群。與世隔絕的人固然能享受寧靜的人生,但失去了與人交流的機會,也喪失了與萬物聯結的能力,也可以說,失去了活力。
13.知道他的情感需求
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說的話:“她(他)不理解我。”其實你是在說,“我不懂我的妻子(丈夫)。”如果你在乎你的伴侶,想真正走進對方的心靈,你可以把一些“你愛不愛我”“你愛我什麼”之類的問題拋掉,輕輕地覆上他(她)的手,直接問他(她)一句:“親愛的,能聊聊你小時候的事情嗎?”這就足夠了。
所謂“想要了解一個人,先去問問他(她)的成長史”。這是因為,所有的家庭治療派係都會指出,幼年時與父母的情感依戀決定情商,同時也將決定人們日後的婚姻家庭以及事業上的姿態。
“親愛的,能給我講講你小時候的事嗎?”
《老友記》裏麵有一集講瑞秋和喬伊一起吃飯,互相施展具有魅力的手段,輪到瑞秋時她隻是含情脈脈地輕輕摸著喬伊的手背,讓喬伊談談小時候的事,喬伊開始還笑話瑞秋,“就這個?你應該慶幸你長得很漂亮”,結果當他陷入回憶時,一時間湧上柔情萬種,讓這個情場老手大呼神奇。
所以,聊聊童年不僅可以給對方留下良好印象,還能分辨出他(她)屬於何種依戀類型,可以大大縮短你對此人的考察時間,尤其是剛開始相處的交往對象,問問兒時記憶,既得體又能得到核心情報,比拐彎抹角打聽車子房子有品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