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第一年,兩人相處得很好,麗華將江平的生活照顧得井井有條,對江平的父母也很尊敬。江平對麗華也非常在乎,雖然在農村長大,但他非常浪漫,每一個節日他都會給麗華製造意想不到的驚喜,無論去哪裏出差都記得給她帶回禮物。
但到了第二年後,兩人有了一些麻煩。麗華經常發脾氣,對江平慢慢不放心起來,開始查江平的電話和電子郵件,甚至跟蹤的江平。江平一開始比較寬容,但這些事情多了以後,他也逐漸地失去了耐心。去年年底,兩人終於在家裏狠狠地吵了一架。吵到最後,麗華坐在地下傷心地哭了起來,就像一個小孩子那樣。就在這一刻,江平仿佛明白了什麼,他問麗華:“你是不是怕我和你爸爸一樣拋棄你,所以才跟蹤我,不相信我?”這一句話擊中麗華的傷心處,她抱住江平,號啕大哭起來,仿佛要將童年的那些委屈都哭出來一樣。江平明白了什麼,他一句話不說,隻是緊緊地抱著麗華。
等麗華靜下之來後,江平和她談了很久。最後,麗華明白,她跟蹤、為一些小事發脾氣都是在重複童年的記憶。原來,麗華媽媽的工作非常繁忙,她經常早起晚歸,把麗華一個人丟在家裏,而且回家後也常忙自己的工作,忘記了麗華。這時候,麗華隻有用吵架的方式吸引媽媽的注意,因為一旦她生起氣來,媽媽就會過來關心她。這樣一來,發脾氣就成了麗華吸引親人注意力的方式。現在,她之所以和江平吵架,也是因為潛意識中,麗華以為用吵架的方式能贏得江平的關注。但是,經過這一次深談,麗華終於明白,江平不是她爸爸,也不是她媽媽。她不需要用對待爸爸媽媽的那些方式來對待他。明白這一點之後,麗華不再查江平的行蹤,轉而去學習愛那個小時候沒有得到愛的小麗華。另外,江平也懂得了麗華這些行為背後的意義。兩人的感情在這以後聯結得更深了。
戀愛是童年親子關係的複製,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當然,戀愛不是對親子關係的簡單複製。實際上,我們不會簡單地按照現實父母的原型去尋找戀人,我們其實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尋找戀人。理想父母都有一個特點:能給予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自己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我們也知道戀人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所以,在戀愛前期,我們會積極地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或者用直白的方法,或者用委婉的方法,總之都會讓對方感覺到,“不論你做什麼,我都會一如既往地愛你,我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可我們一旦獲得了對方足夠的無條件的愛之後,我們會變成孩子,戀人也會變成孩子,我們一起退行到童年。這時,我們互為對方的理想父母,又互為對方的孩子。這個階段決定了我們是重複童年的傷痛,還是療愈童年的傷痛。
與父母的關係是“天賜”的,好父母也好,壞父母也罷,我們沒得選擇,隻能接受,而戀愛關係卻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正是因為可以選擇,我們的人生才有了意義。戀愛是一種特殊的選擇,我們無意識中都將戀愛當作了治療,目的是療愈我們童年的創傷。如果治療獲得成功,不僅童年的創傷得以療愈,我們還會真正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然而,不幸的是,很多戀愛治療沒有獲得成功,反而留下了更深的疤痕。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處理好愛與被愛這一對矛盾。
戀愛,其主要意義不是讓我們找到一個能黏一輩子的伴侶,而是讓我們真正明白,愛是我們內心的感覺,它是一種愛人的能力。
當我們愛別人的時候,我們內心洋溢著一種愉悅感,覺得我們的生命有意義。你可能不知道躺在你身邊的他是否愛你,但卻很清楚自己是否在愛。幸福與愛出自人的內心,你是幸福的,幸福就跟著你,你是有愛的,愛情就伴隨你。
12.愛是情感需要的滿足
心理學家研究稱,別人的看法比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更重要。
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人,前半輩子是父母,後半輩子就是配偶。有人說,到底是克林頓娶了希拉裏,才變成美國總統?還是希拉裏有眼光,嫁給一個以後會當總統的克林頓?其實他們是在互相影響下成為美國曆史上最般配的夫妻檔。伴侶會決定我們的幸福,但是掌握幸福的主動權卻在自己手裏。
在中國式的婚禮上,每當聽到司儀對新郎說:××的幸福就靠你了的時候,我心裏就開始嘀咕:“一個人真能給另一個人幸福嗎?一個人真的能承擔起另一個人的幸福嗎?”那為什麼在谘詢中聽到許多太太向我抱怨,先生有空寧肯看球賽也不願陪她去散步,而且不再溫柔體貼,上床時滿腦子就隻有性,根本不想親密地依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