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愛男人,還是愛自己(1)(1 / 3)

1.男人的愛,女人的情

每個人都知道兩性之間的良好溝通與自然互動在生活中至關重要,許多人也在積極努力創造親密與和諧的兩性關係。男人期待,女人按照他的方式進行思考和交流,作出他理想中的反應。女人期待,男人按照她的方式加以感受和溝通,展示她願望中的姿態。男人和女人們都忘記了“你是你,我是我”的道理。

大腦科學研究得出了一項有趣的結論:男性與女性的大腦有著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廣泛存在於大腦的結構、大腦的內容物和大腦的功能等諸多方麵。

早在1982年6月,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的德·拉可斯·尤塔敏森和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生物學家拉夫·赫路威就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說,他們解剖了14個“正常的”大腦,其中5個是女性,9個為男性,並且對腦部胼胝體的形態結構進行了比較。發現女性胼胝體尾部呈球狀,與體部相比,顯著增寬。相反,男性胼胝體尾部大致呈圓柱形,其寬度和體部相差無幾。也就是說,女性的胼胝體較男性的大。針對這一發現,有學者認為,男女在腦部胼胝體形態上的差異,可能意味著男女智力特點和差別的根源存在於大腦之中。

有研究揭示,男女兩性的大腦內容物同樣存在著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十分突出。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是:女性大腦中的灰質竟然要比男性多出15%,而灰質主管人類的思維。

如果你問遍天下所有男人,他們都會(如果隱姓埋名)誠實地回答你(如果你不是女人),是的,每個男人都需要一個情人。很多的專家、學者都研究過這個問題,卻難以找到確切的答案。在美國的一個心理學研究測試中當被問到“你期望一生中有幾個愛人?”時,男人的回答平均是十八九個,而女人的回答則是兩三個。

很明顯,男人比女人更有“博愛”的意向。是什麼原因呢?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研究人類行為的進化,科學家的看法是,“性愛”

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繁衍後代,讓基因得以廣泛傳播,因此動物(人也屬於動物)的性行為會受到本能影響,以便能夠達到其延續種族的使命。看來,某些男人的“博愛”,是因為在這些男人的遺傳基因中就存在著遠古時代男人的一些動物本能。男人在發展進化中演化出了“量多成功多”、“廣種薄收”的擇偶觀,希望能夠借著擴展自己基因落點的努力,來提高下一代的存活率,所以也就有了“多子多福”的說法。

至於女人,同樣也會受到生物機製的影響。

為了他,離開了父母,跟隨他來到他的世界,努力與他的家人相處。為了他,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甘願接受那種無法想象的痛苦。為了他,為了孩子,遠離了自己的朋友圈,在家伺候孩子吃喝拉撒,然後眼巴巴地等他回家。為了他,避孕、上環或是結紮,身材變形,胸部下垂,多了勞累,少了自由。多了責任的重擔,少了任性的資格,隻為丈夫的愛。

每時每刻,都有千百萬人在尋找生命中的愛情,品味愛情中妙不可言的感覺。同樣,每時每刻,許許多多曾經相愛的人,卻在悲傷和痛苦中勞燕分飛——不再相信愛情。在戀愛的人群中,能夠將愛情進行到底者,其實並不多見。據粗略統計,隻有50%的人能最終白頭偕老,而在這50%的比例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對伴侶缺乏忠誠,也無所謂愛。

世上隻有極少數人將愛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將生命與伴侶牢牢地結合在一起,直至走完生命的旅程。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尊重彼此的差異,接納對方的一切品質。正因如此,愛情女神才翩翩而至,並永遠地眷顧他們。

而那些最終勞燕分飛的人們把男女的差異拋到腦後,拿不出時間和精力,不去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渴望和需求,卻不約而同地沉浸在以下情形中:求全責備、頤指氣使、吹毛求疵、缺少寬容、固執己見……當男人和女人能夠互相理解、尊重和接受對方的差異,了解對方內心的渴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愛情才會真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我真的需要他的愛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概每個人都知道,但是其中的深意被凱蒂發現,痛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質疑那些痛苦背後的念頭,有沒有大膽去看那痛苦背後的妄想。所有人際關係的困惑和痛苦,都是同一種恐懼的不同形式。那恐懼就是:如果沒有他人的愛或認可,就說明我不夠好,就不配快樂或不配生存。痛苦的念頭就像是那些被誤認為是蛇的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