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我負責
恐懼是我根據過去的記憶所做的詮釋而產生的,在現在這個當下,我有重新選擇詮釋的機會。每一刻我都有選擇的自由,都有對自己的生活負責的自由。當你讓別人替你作決定,或你替別人作決定時,便表示你沒有為自己負責,那是一種依存共生症,對別人或自己都毫無益處。這樣做,表麵上你好似占了一點便宜,然而,從此你便喪失了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5.放下自我批判與內疚
隻有當我們真切體驗到我們之間的相互攻擊、抱怨都是來自雙方內在自慚形穢的感覺,都是來自你我覺得不被人愛的感覺。明白自己所有的黑暗不過是在呼求光明,所有的憤怒和傷害都是在呼求愛,我們才可能放下自我批判與內疚。
回應內心對愛的呼求,看到對真愛的抗拒,允許再愛自己多一點。
18.你不需要證明自己
我有一朋友,一場場地連續上培訓課,累得人形憔悴,問其如何拚命,答:“我就是想證明,證明我是有用的,我是有能力的。”
你想要證明什麼?也許你想證明你的腦袋比別人更聰明?或是證明你比別人更能幹?哎,這或許是許許多多的人命運的悲哀!他們原本可以散發出天然的品質,原本可以舉手投足充滿了美麗。當一個人努力地表現聰明的時候,做的事情卻很失敗。當一個人總想證明自己的時候,內心卻永遠找不到自己。
我曾經向一位德行高深的師父請教:“因果報應到底成立不成立?如果成立,為什麼像我這樣努力的人會求之不得,而那些閑人卻活得很滋潤?”
師父很慈悲地看著我說:“因果報應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真理,是千真萬確的,不會有絲毫差錯。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求之不得,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信念存在。
根據這個道理,既然你經常感到求之不得的痛苦,說明你內心有不配的意識存在,而那些你認為是‘閑人’的人,未必是真正的閑人。一個人能快樂地活著,至少說明這個人不是懶人。”
我不服氣地說:“我怎麼會是一個懶人呢?我一向嚴於律己、積極精進!”
師父說:“內心無求則無苦,你既然內心有痛苦,說明你的內心就有需求存在。請你將你的需求略說一二,我來告訴你,你內心存在哪些貪。”
我說:“我的需求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我的家人不聽我的勸告,我感到不舒服,我也是為他們好。”就這樣,我向師父述說了自己一堆的煩惱和痛苦。
師父點點頭,不停地微笑,最後和顏悅色地說:
“你的家人不聽你的勸告,你感到不舒服,這是沒有包容心。
雖然是你的家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為什麼非要強求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和你一致呢?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麵超過別人,就自以為了不起,這是傲慢心。常言說‘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會對自己的不足熟視無睹,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內心的種種不足。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進步之門。此外,傲慢者常常會有失落感,漸漸會有自卑心,認為自己不好,不應該得到。一個人隻有從自己內心深處培養起虛懷若穀的胸懷,心甘情願地將自己放在謙卑的位置,內心才會有感恩心。心懷感恩哪還有煩惱呢?”
“天空能夠包容一切,所以廣大無邊、虛融自在;大地能夠承載一切,所以生機勃勃、氣象萬千。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隨隨便便就對別人的行為、言語看不慣,即便是自己的親屬,也不要生起強求心。永遠用善良的心幫助別人,卻不要貪圖或強求什麼。如果一個人的心胸能夠像天空一樣包容萬物,這個人怎麼會有痛苦呢?”
聽了師父說完這些話,我久久無言,兩行熱淚從眼中流出。原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助人者,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一個多麼傲慢的人!因為內心有種種貪欲,所以才有種種苦。感謝師父的教導,讓我知道自己的內心。
凡是不會愛己和愛人的人,都會陷入這種奇怪的輪回之中。因為缺乏內在的自信,不曾真正懂得欣賞自己、愛自己。愛自己絕不是穿漂亮的衣服,戴美麗的首飾,也不是吃美味的食物,住豪華的房子,或開名貴的車子。那些都是玩具。愛自己源自對自己的了解和接納,愛的本質,就是全然地接納。沒有這一個基礎,愛永遠進不了人的心靈,人始終孤獨無依,找不到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