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今生隻與自己談戀愛(4)(1 / 3)

11.真正需要麵對的問題是恐懼

自我探索經曆發現盲點的喜悅之後,就想停滯,停滯繼續探索,這個時候我們就碰到了問題的核心——內心的恐懼。我自己曾這麼認為:恐懼是懦弱的、是負麵的,它會讓我出醜,要盡量避免。在我走上心靈成長的深度學習之後,我發現生活中的許多重要事件,或多或少都和恐懼感有關係。像怕失去、怕分離、怕責罵、怕拒絕、怕孤獨、怕批判、怕被看穿、怕被羞辱、怕太親密、怕被當麵質問或是怕失去控製。

我知道自己有許多恐懼,在人前說話時我會身體打戰,聲音顫抖,我試著去克服它,覺得它限製我的生活,讓我變成一個懦夫。

我決心用強大的意誌去打敗恐懼,多年以前穿衣服一定要穿職業套裝,給人以威嚴,臉部不苟言笑,給人以嚴厲,內心缺乏安全感、疑心重重,帶著驚恐的眼神審視周圍環境。最糟的是長久的焦慮,毀滅了我的創造力,更讓我無法認識自己重要的天賦。

當我們拒絕感受恐懼或沒有覺知到恐懼時,恐懼就會被推入意識的底層,施展強力的影響,阻礙我們過好日子。雖然我們會用各種補償或上癮行為來掩飾恐懼,但它仍是一股潛藏的力量,影響生活的各個層麵,包括言談舉止、生活起居、人際關係和創造力等。

它也影響我們的呼吸,甚至我們最想忽視、克服、推開的一個當下真實現象。

我曾和同事競爭,甚至希望打敗他們;曾經不耐煩地對待我的朋友、愛人和案主,甚至用批判的態度嫌棄他們;我曾經做出不誠實和不可靠的事,也因過度以自我為中心背叛他人,在他們需要我時,我卻沒有和他們在一起;我用過高的標準要求自我,達不到時就自我苛責。以恐懼為核心的意識,讓人無法感覺到愛的存在。我通過發生自己和別人身上的經驗,終於了解到我無意識的破壞和所有上述種種行為,都是來自恐懼。

恐懼是所有問題的核心課題,也許這個核心課題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需要去麵對的。利用周末出去學習,每次遇到請假就會糾結害怕。心裏反複思量:被詢問怎麼辦?被拒絕怎麼辦?問得自己無所適從,在去請假的路上惶惶不安,輕輕敲門觀察領導是否高興,鼓起勇氣進入辦公室,把來時想說的話全部忘了,隨便找個理由請假出門後又後悔怎麼這樣說呢?

沒有好好在恐懼上下工夫,會讓自己退行到孩子的狀態,不斷去逼迫、批判、責怪別人和自己,會永無止境地比較、評判一切。

想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在尋求別人的讚賞、尊敬和認同之中,迷失了自我。更進一步來說,沒有認出自己的恐懼並好好療愈它,會讓我們在無意識中傷害自己和親密的人。未經療愈的恐懼也會不斷膨脹,使我們深信:這個世界沒有溫暖和關懷的地方,處處充滿了危機。除非我們療愈這種不信任,否則我們會一直有疏離感,而疏離會讓人無法接收到愛。

多年以前,我已開始跟老師練習內觀、靜心和冥想。我以為靜心就是坐在坐墊上,閉上雙眼,專注自己的呼吸。安靜地坐著觀察內在,或許是培養耐心的最好方式。但是,多年之後我才開始明白,靜心是存在本質的一種狀態,一種生活方式,並不隻局限於坐在蒲團上的幾個小時。這可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學習之一,那就是,我不需要為了要改變或是為了得到愛而做什麼。隻要觀照、感覺與允許就足夠了。經由靜心給予自己空間,以寬容取代長期以來對自己所施以的壓力與指責,讓我可以漸漸待在當下此刻,有能力從生命戲碼中退出,而將慈悲帶進來。

每當我穿越一個重要的恐懼,學會在當中放鬆、放下時,我又進入一個更深的層麵去發現自我。

12.敞開自己不需要理由

“外麵沒有別人,外麵隻是自己的投射”,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感到莫名其妙:外麵怎麼會沒有別人呢?明明外麵有許多的人呀,外麵是我的投射,那我是誰呀?難道我是某一特殊的人物?很久之後我才明白,存在於我心中的各種各樣的觀點、各種各樣的判斷,正是這些觀點、判斷把我同世上的每一個人分開。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整個世界的反映,每一個人心中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當你把一張全息照片剪成許多碎片時,透過每一小片都可以窺見整張照片的內容。同樣地,透過一個人的內心,你都可以窺見全人類的思想和情感內涵。

凡是我們能從別人身上看見的特質,都存在於我們自己身上。

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某項特質的話,就不可能在別人身上辨認出這項特質來。如果你為別人的勇敢所鼓舞,就說明你心裏也有同樣的勇氣。如果你嫌別人太過自私,就說明你心裏同樣存在自私的種子,隨時有可能生根發芽。我們所欣賞的一切,所嫌惡的一切,都可以與我們內心深處的某種東西一一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