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宗澤為代表的主戰派,當高宗他們南逃的時候,宗澤就力諫高宗移師卞梁,啟用李綱,按照李綱的軍事部署,奮力抗敵。趙構哪裏聽的進去一心隻想往南逃跑。宗澤隻得做好卞梁的防守,希望高宗能回心轉意移師卞梁,他首先從整頓社會秩序、安定民心入手。他下令逮捕勾結金兵、為虎作倀者,然後就地正法,以清除金兵的內應,同時嚴禁盜竊,嚴懲奸商,采取限價政策,並發動群眾疏通汴河,使各地貨物源源不斷運到卞梁。同時恢複“稅鹽製”。由於宗澤理財有方,卞梁很快重現了商旅雲集、貨物充盈、物價平穩、人心安定的繁榮景象。
與此同時,宗澤加緊重建開封防務。他發動群眾修複樓櫓,加固城牆,開浚濠河,修造守禦之具。並把散在開封內外的宋軍組織起來,與正規軍協同作戰。為了對付金國的騎兵,他製造了“決勝戰車”1200輛。宗澤在加強城防的同時,極力擴大防守範圍,在城郊選險要之地,建了24座堅固的堡壘,派兵數萬駐防,沿黃河修築縱橫相聯的連珠寨,分兵把守,同時把開封府瀕河72裏,平攤府屬16縣負責防衛,令挖掘深闊各丈餘的壕溝,溝外密植鹿砦,以防金國騎兵的衝擊。這樣,從開封至黃河南岸建立起縱深的防禦體係,這是有宋以來開封最強固的防衛設施。宗澤又接連上二十幾道奏折,希望高宗還都開卞梁。奏折經三省樞密院轉呈,都為黃潛善扣住不發,並且每見宗澤奏折,都嘲笑他狂妄癡想。
宗澤與李綱一樣充分認識到義軍在抗金鬥爭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時義軍蜂起雲湧,不下百萬之眾。因此宗澤力主高宗下旨招撫兩河義軍,共破敵軍。他曾以逾花甲之高齡,單槍匹馬去擁軍七十萬的王善義營中,勸服王善歸附宋營,為國家立下赫赫功勳。他還派人招撫了楊進三十萬之師,遣王彥的“八字軍”渡河取關。他把這一無比巨大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以成中興之業。黃潛善又一次從中作梗,他誣蔑義師是盜賊,誣蔑宗澤功高蓋主,還派親信監視宗澤的行動。
宗澤治軍嚴明,體恤將士,有功必賞,有才必舉,對各路宋軍一視同仁,流散在河朔各地的宋軍殘兵迅速團聚到宗澤的旗下,並湧現出許多傑出的將帥。嶽飛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
嶽飛投奔宗澤,宗澤見他英勇無比,又有謀略。給以500騎兵,要其奮勇立功。嶽飛聽命而行,殲滅了敵人。從此嶽飛就在宗澤部下南征北戰。建炎二年正月,金人大舉入侵,宗澤又大破之,金潰不成軍,盡棄輜重。自此宗澤威震天下,金人畏憚宗澤,都稱“宗爺爺”。由於李綱被高宗驅逐,高宗不移師卞京,在加上奸佞當道、陷害忠良。他悲憤交加,終因憂憤成疾,背上長了個碗口大的癰疽。
宗澤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長,卻還是念念不忘地請求趙構回鑾開封,誓師北伐。建炎二年七月癸巳(十二)日(1128年7月29日)臨終前,他對前來探望的將領沉痛地說:“我以二帝蒙塵,悲憤至此,你們多能殲滅敵寇,那我死而無恨!”他又拉著前來看望他的嶽飛深沉地說道:“我死之後你和張所、傅亮要帶著隊伍保護好卞京,一定要陛下移師卞京啊”。嶽飛含淚地點下了頭。宗澤又不停地念誦杜甫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聞者無不泣涕。直至斷氣,無一語及家事,惟連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嶽飛和張所護柩至鎮江,與其夫人陳氏合葬於京峴山麓。後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賜諡忠簡。
在國難深重的時候,宗澤的死無疑是南宋巨大的損失。他去世當天,東京人士無不痛哭流涕,千餘名太學生慰問哭奠。有人敘述當時的情景,宗澤去世,剛入棺,士兵便蜂擁而入,吊祭三日不絕,大廳也擺滿了無數祭品,如此深得軍心民心!李綱在貶謫途中聞知傷心欲絕揮筆寫下挽詩:“梁摧大廈傾,誰與扶穹窿”的哀號。而高宗獲悉此事,卻得意洋洋地表示,黃潛善與汪伯彥分任左右丞相,國事何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