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隱匿戰報(1 / 1)

張邦昌死後,黃潛善非常的害怕,害怕自己的下場不比張邦昌好多少。也許還不如他。他佩服結拜大哥睿智的頭腦和銳利的眼光,感激小枚為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她真是個重情重義的女子。黃潛善為她進宮為妃決定的誤解,表示難過和歉意。這次要不是小枚,刀下之鬼或許就是自己。黃潛善也常常夢見先生、李綱、呂慧在罵他,說他陷害忠良,就連自己師弟也不放過,背叛自己在先生麵前許下的諾言。更害怕的是太多的人都要高宗處死自己。想到這他驚心膽顫,心想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無毒不丈夫,因此,他不管宋朝祖宗不殺直諫人的訓誡,一個凶殘、惡毒的計劃在他的腦裏醞釀形成。

且說這歐陽澈,他何許人也?這般膽量之人實屬罕見。原來 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舉進攻宋朝,宋兵節節敗退。歐陽澈出於愛國之心,向朝廷呈上“安邊禦敵十策”,州官扣下不給轉呈。他又針對朝廷弊政,提出保邦禦敵,罷免賣國害民的奸臣等十件大事將上書欽宗。適逢金兵已攻破汴京。金人提出苛刻條件,迫宋訂立城下之盟。

歐陽澈聞訊憤慨已極,對人說:“我能口伐金人,強於百萬之師,願殺身以安社稷。有如上不見信,請質子女於朝,身使金營,迎親王而歸。”眾人笑他癡狂,他也不予理論,隻身徒步北上。靖康二年(1127)五月,歐陽澈徒步到達南京,伏闕上書,力言李綱不能罷相,黃潛善、汪伯彥、等主和派不可重用,並請禦駕親征,以迎二帝。

言辭激切,高宗和黃潛善、汪伯彥嚇得要死,害怕得要命他們連夜商量對策,佞臣黃潛善、汪伯彥誣指為“語涉宮禁”以此來激怒高宗皇帝,說如果不趕快殺掉陳東、歐陽澈等人,他們又會有鼓動眾人伏闕上書。到時候整個朝廷內外討伐不斷,勤王兵馬和民兵組織就會隨之散去。他們將會尋找另外的明君。隨之而來的將是我們無立足、葬身之地。宋高宗一聽嚇的全身冒冷汗,他為一己之私利,就和黃潛善密謀,並要黃潛善將兩人盡快誅之,且要秘密進行,別在弄出什麼動作來,否則拿黃潛善是問。黃潛善極為驚秫。

次日,黃潛善令其家人叫汪伯彥至其府中,汪伯彥如是這般地耳語了一陣。黃潛善大悅感覺甚妙,隨後,便叫太監假傳聖旨。歐陽澈有著天地不怕的性格,他雖覺蹊蹺:皇帝怎麼會突然下詔自己商議大事。但他從不害怕死亡。為拯救朝廷和百姓,解救忠良,誅殺奸臣,自己願意相信皇帝。而陳東看見詔書知道自己臨死不遠了。他神定自若地走了出來。就這樣兩位血性愛國誌士被黃潛善爪牙秘密殺害。一代學生運動的傑出領袖,偉大的愛國者、民族英雄——陳東,和性尚氣節,敢於直言,雖身為布衣,卻以國事為己任的歐陽澈。就這樣魂歸天國!當時歐陽澈年僅31,陳東也隻有41歲。

歐陽澈死前他曾說:“臣非不知而敢抗言,願以身而安天下。”尚書右丞許翰聽說歐陽澈、陳東等被殺,大為震驚,遂力求免職,他斥責高宗,就是一個不為國民著想,隻為自己某利的君主。大罵黃潛善、汪伯彥是禍過殃民的蠍子和毒蛇。並為陳東、歐陽澈撰寫哀辭。高宗他們氣急敗壞,但又百般無奈,怕引起朝臣不滿和更大混亂。無計可施,隻好讓他回家養老。

紹興四年(1134年),高宗被金兵趕至杭州以後,才有所醒悟,懊悔不該殺死歐陽澈、陳東他們,追贈歐陽澈為秘閣修撰,追贈陳東為朝奉郎、秘閣修撰,賜錢五百緡、祭墓田四十頃。

李綱罷相後,黃潛善和汪伯彥又逐步把主張抗金的大臣一一排擠出朝廷,主戰派盡去,主和派執掌著南宋朝政大權。

黃潛善極力地想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富貴,利用高宗既畏懼金國,又害怕父兄回來會奪走自己帝位和害怕欽宗對他欺君的追究,極力慫恿高宗偏安於南,向金乞和。他遣散各路勤王之兵,促使高宗從南京遷都到揚州,建立南宋小朝廷,棄置整個黃河流域於不顧。同時打著抗金的旗號,巧立各種苛捐雜稅,大肆搜刮民脂膏。高宗與黃、汪等一班佞臣、宰執,對抗金之事,毫無謀議,整日裏與幕僚、妻妾飲酒作樂,全然不顧中原軍民正在與金軍浴血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