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斬殺汪黃張(1 / 2)

就在大戰在即之時,秦檜邀請宋人在金被迫為官的宇文虛中和吳激等人到撻懶府中寫詩、填詞,寫字、作畫。這撻懶是個中原文化迷,一有機會就召集這些才子們寫對子比書畫,快樂至極。正當撻懶寫對聯時,忽然有人來報,說是完顏晟要他去商議出兵事宜。撻懶連忙準備,並要大家晚上在他府中飲酒作詩,不能推辭,到了晚上大家都喝得七、八分醉的時候,吳激隱約聽見說高宗迂腐,輕信誑語,將李綱貶謫之類的話語。

他連忙用冷水澆頭強打精神,將此事告知宇文虛中,兩人遂將他們灌醉,將秘密檔案謄寫一份,放鴿至韓世忠帳中,並要他注意金、宋兩國的來往人員。果然黃潛善和汪伯彥派往金國要與金人合謀的使者被捉,由於受不了酷刑就將事情的原委全部招供、畫押。加上金國絕密檔案材料,人證物證俱在。韓世忠夫妻十分憤慨,如此的陷害,如此的賣國。這次看你高宗還有什麼話說,又如何處理和應對。可是,韓世忠轉念一想,現在還不是時候,他要等待時機,這件事情需要極為的保密,一旦泄露,自己的命運就不知道怎麼樣了。於是,他再三的囑咐知戀人員寫下軍令狀,不可泄漏半點消息,否則軍法無情。

李綱不久貶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黃潛善和汪伯彥怕李綱影響力太大,日後鬧出什麼事情來,就建議高宗要將李綱貶謫更遠的地方。高宗稍為思考了一下說:“那就讓他流放到海南島的萬安軍(今廣東儋縣東南)吧。這已經是天崖海角了。”

排除了李綱和他的抗金大將,又打亂了李綱的抗金部署。於是完顏晟毫無顧忌地犯境南下,一路下來無人能擋。高宗本身就不想抗金,隻是希望李綱召回的勤王兵馬能夠保他南逃足可,目的就是建立自己想要的南宋政權,如果保護自己的兵馬不夠的話就要像微、欽二弟那樣被金人掠去。於是(建炎元年),高宗在勤王兵馬的簇擁下南逃揚州,金人卻死死追趕,於次年兵鋒指向揚州。三年,高宗自揚州至鎮江,再至杭州,又北上建康府(今南京)遂致書金人,表示願意削去宋朝國號稱臣。金人哪裏還會答應,拒絕高宗投降,再次向南挺進,他們誓言要:“搜山檢海捉趙構”。高宗則自建康而鎮江、杭州、越州、明州、定海,直至乘船逃入大海。金人也入海追擊,因遇大風雨且金軍不擅長水戰,隻得作罷。高宗的逃跑主義,和利用奸臣陷害李綱的行徑,激起民眾的強烈抗議。李綱的罷相還引起了朝野的不平。

許多大臣紛紛上書說:“李綱用他的軍事才能,全身心的為宋朝出謀劃策,一次又一次打敗金兵,把畢生精力殫慮於靖康、建炎年間。而陛下確不重用他反而聽信讒言,加以貶謫,哪有這樣的道理?如果還是李綱做主帥,二帝何至於北行,而宋朝廷也不至於南渡偏安。因此陛下用李綱則朝廷平安,用小人朝廷則危險,甚至要滅亡。這樣的道理陛下不會不懂。李綱忠義,舍棄了他就是丟棄了朝廷中興之大才呀。誰人不喜歡過那安逸的生活啊,可是不去抗爭,一味和談妥協朝廷會平安嗎?金人隻會得寸進尺,永不安寧。

然而李綱居相位僅七十五日,他的謀略還不見用,就貶謫了他,唯獨相信於黃潛善、汪伯彥之流的話、而且加以重用,就是欽宗皇帝都不會這樣做的,陛下是個聰慧而且有主見的人,這樣的道理應該比我們清楚,陛下如果是昏君則大臣必然是奸侫,昏君、奸侫為政,朝廷哪有不倒之理,這樣還有誰能迎回二帝,不迎二帝豈不是無仁義之人嗎?就是蒼天都不容。李綱雖然屢遭排斥,對皇家和朝廷忠誠之心不變,不給予重用將他舍棄是何故啊!陛下若不醒悟,振興朝廷的大業將付之東流,民心也將離去。國家也將滅亡,陛下的去處不會比二帝好多少,若重新起用李綱,大家同仇敵愾,趕走金兵直搗黃龍,救我二帝便能實現。”除了官員的不平,還激起將士、學生和老百姓的強烈憤慨,人們紛紛上街遊行,要懲治投降派,恢複李綱職務,重新任用李綱。北上抗金,雪國恥、救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