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起義軍被困(1 / 2)

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南方農民起義峰起雲湧,高宗連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李綱建議由:定****承宣使韓世忠率領10萬大軍進剿,並要求招安為上,進剿其次。見李綱又在安排自己的人建功立業汪伯彥急了,心想這韓世忠夫妻的兵馬英勇無比,屢次勝仗,他與李綱、宗澤關係非同一般,對李綱可以說是惟命是從,這次進剿勝利,必是大功一件,怎麼能讓李綱一人獨吞呢。

於是他連忙向高宗進言道:“我認為三省農民起義,雖說人員不多,但有燎原之勢,必須重拳出擊方可為好,應派張浚統領10萬兵馬同韓世忠兵分兩路前去鎮壓。要禦外侮,必先安內,事端解決了,家裏穩定了,才能放心地去趕走外敵。”汪伯彥怕高宗遲疑就向一邊的黃潛善使勁眨眼睛。而黃潛善心裏有自己的想法,雖說汪伯彥把李綱的奏折分析的條條是理,可李綱畢竟是自己強烈要求高宗讓他返京的。在說自己從一開始就處處有肘於他,使他無法工作,情理上也說不過去啊!自己左右為難還不如找個托詞算了於是他說道:“軍事上我沒有發言權利,還是由皇上定奪吧。”

黃潛善把這個球直接踢給了高宗,讓高宗來拍板。高宗覺得汪伯彥的話在理,內亂一定先平,才能合力對外。於是他說道:“汪卿所言極是,兩路大軍需盡早起程,前去平亂。”李綱覺不妥,今日三省義軍,雖有燎原之勢,但還不足以對朝廷構成威脅,如若全力鎮壓,金兵一定會乘虛而入不可為也。”高宗哪裏聽的進李綱的話,他看了看汪伯彥,見他使勁地對自己使眼,就忙著說道:“就按汪卿兩路大軍計劃,此事不得再議,散朝。”李綱萬般奈何,隻能搖頭而退。

退朝後汪伯彥滿肚子的氣,自己白給黃潛善分析了他的處境。於是,他便差人叫黃潛善來到自己府中問原因何在,黃潛善也正有此意,想和這位結拜大哥說說自己的苦衷,知道結拜大哥要問罪了,自己就趕忙說道:“大哥實在不好意思,沒有向著你說話,我也是無奈之舉啊,要知道我一邊要陛下叫他回京領導抗金,一邊又總是給他設置障礙。與理說不過去啊!”

“弟啊,我知道你的苦忠,你說現在還有路可走嗎?他能聽我們的嗎?我們不是一路人。若他的計劃成功,我們有什麼好果子吃你是知道的,他不會為你改變思想和理念的,我們同意他回京,目的就是一個,利用他的抗金威信組織擁護自己的勤王兵馬,我們現在的兵力不足以對抗金人,就是和金人談判的資格都沒有。一旦兵力雄厚李綱絕對不能留在朝廷。他在朝廷對高宗帝位都是巨大威脅。所以你一定要放下那婦人之仁,和他斷裂,否則將會後悔不已,死無葬身之地。”黃潛善怕汪伯彥生氣便連忙應允,可他真不想這樣,自己覺得還是應當試試,讓他和自己一同輔佐高宗皇帝。

於是他對汪伯彥說道:“感謝大哥這麼久一直照顧和關心我,我也知道大哥說的是正確的,我經常夢裏都看見欽宗回來為帝,責問我為什麼欺騙他,背叛他。並且要砍我頭,誅我九族。我能不怕嗎?可我和李綱同出一師,又是同鄉,還粘了點親,像這樣能在同一朝廷共事多難,況且我的老師臨死前囑咐我要攜手進退、相互關照,我這樣做怎麼對的起先生啊!”他會這樣為你想嗎?他一心就是要迎回二帝,別存有幻想了,你是知道的,高宗隻不過是在利用他而已,誰阻擋他為帝,誰就沒有好下場的,小弟是個聰明人不需要我再次點撥了吧。”黃潛善聽出汪伯彥的語氣是真的生氣了,便默不作聲地點下了頭。

李綱一麵派人組織勤王兵馬,一麵派人招撫農民軍,並且要張所、傅亮,做好河北招撫司及河東經製司的工作,防金兵南下偷襲。現在就希望韓世忠和張浚能盡早招撫或者鎮壓起義軍,然後迅速班師回朝。因為時不待人啊!金人已經磨刀霍霍隨時進攻中原了。隻是等待更好的時機,對金人來說他們不怕宋軍的兵力多少,而是怕這兵馬最後由李綱和宗澤等主戰人士指揮,那樣的結局就很難預料料了。完顏晟在抓緊實施他的離間計劃,自從趙構上次放金軍逃竄人員之後,他就叫人專門研究趙構等人的目的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以及近來前前後後所為,他覺的離間之計定會成功。

一邊是金兵的虎視眈眈,一邊是三省的農民起義軍的發展壯大,其中就數福建的農民起義軍發展最快。福建的三明境域暴發了一次震撼全國的農民起義。組織和領導這次起義的首領叫晏夢彪。晏夢彪綽號晏頭陀,寧化縣人。南宋時期,福建內陸食鹽實行官方專賣。地方官員利用掌握食鹽專賣的權力,弄虛作假、從中牟取暴利。他們往往以高出原鹽價格數倍的金額,強行“計口敷鹽”。而且向民眾出售食鹽中還摻以灰土,不堪食用。因此,民間販賣私鹽活動十分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