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同朝為相(1 / 2)

為了凝聚人心和懾於愛國軍民的抗金義憤,趙構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右相)。黃潛善尚書左仆射兼禦營使(左相)。提升汪伯彥為同知樞密院事。封張邦昌為太保。

張邦昌為太保,是因為高宗覺得他雖然當了偽皇帝,但在金國退兵之後,張邦昌脫下帝袍,去除帝號,他不在正殿辦公,不自稱朕,可謂行規步距,小心謹慎之至,最後迎元祐皇後孟氏入居延福宮,封郡王。還讓黃潛善把傳國玉璽拿去了河北,張邦昌還是覺得自己不夠誠意,一定要親自向高宗謝罪。於是,他極為隱秘的來到了南京,見高宗後張邦昌“伏地慟哭請死”,說:“我之所以勉強答應金人的要求,完全是權宜一時的策略,自己是時刻等待您的到來,免受其罪啊,哪裏還敢有當皇帝的想法?”

高宗見此,很是感動又封他為奉****節度使、同安郡王,又擢為太傅。沒過幾天康王覺得汪伯彥似乎有些情緒,想起他對自己確實是忠心不二,而且功勞實是不小,就幹脆將他擢升為知樞密院事,掌管軍事,成為宋朝廷最高軍事統帥。

由於張邦昌的反水,京城又回到宋朝手中,在李綱倡議下高宗任命宗澤為京都留守。此時的宗澤雖然年事已高,但雄心壯誌,絲毫不減,立誌保衛京城,保衛大宋江山。他在赴命途中心潮起伏,激情澎湃地寫下:卿士辱多壘,天王憤蒙塵。禦戎要虓將,謀國須雋臣。百戰取封侯,未必亡其身。懷奸廢忠義,胡顏以為人。籲嗟世道衰,大戮加縉紳。平居事奔競,梁汴分雲屯。一旦國步艱,四迸如星繁。輔相已擇棲,守令仍逾藩。冠蓋陸西竄,舳艫水南奔。鄙夫用慨然,策馬趨修門。勤王羞尺柄,悟主期片言。時來倘雲龍,峨冠……

李綱的回來黃潛善心裏感到十分欣慰,自己當初的誓言不是成為現實了嗎?他高興地來到了李綱府中,說自己如何在康王麵前力薦他,他十分深情地說道;“師弟,現在我們同為宋朝宰相,可以說為先祖、先生、父老鄉親都爭了光。也希望我們師兄弟攜手共進。一同輔佐高宗皇帝,振興大宋王朝。李綱十分高興地說道:“那當然,我們一定要加大兵防建設,直搗黃龍救出二帝,雪我大宋恥辱。”

黃潛善真是怕欽宗回來,他回來高宗皇位難保。而且自己也難逃欺君之罪的問責,以及自己不出兵的追究,這條條都是大罪死罪!要是這樣的話自己之前為康王所做之事,不就白搭了嗎?不能這樣的,絕對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又不能和李綱說,他的性格自己是知道的,而且現在正是利用他的抗金威望來組織勤王兵馬,自己一定要沉住氣。李綱見黃潛善沒有做聲在思考什麼就問:“師兄難道有什麼顧及不成。”黃潛善急忙搖頭道:“哪裏,哪裏,要是能如師弟所說的話,作為宋國的臣子,那自然是再高興不過的事情了。”

李綱重新起用後就著手製訂朝廷的大政方針,把自己遭貶謫的原因又忘的一幹二淨了。而想到的全是如何雪靖康之恥、如何強國富民。他徹夜寫下了奏折,要親自呈與高宗皇帝,他在奏折中寫了抗金的十大策略,並在政治、軍事上采取一係列措施,開放言路,嚴明軍紀,要罷主和、投降之人。嚴懲張邦昌及其他為金兵效勞的宋朝官員,力主設置河北招撫司和河東經製司,支持兩河軍民的抗金鬥爭,並推薦張所和傅亮分別任河北招撫使、河東經製副使。他還針對北宋以來軍政腐敗,賞罰不明等情況,頒布了新軍製二十一條,著手整頓軍政,並建議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帥府,實行縱深防禦。這個奏折拿到了高宗手裏,高宗先是心頭一熱,很受鼓舞。但轉而一想,迎回二帝,自己又處於何位。他急忙叫自己的死黨黃潛善和汪伯彥前來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