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為了強製推行官鹽製,頒布了十分嚴苛的《鹽法》,並且把為生活所迫鋌而走險去販賣私鹽的貧苦農民誣之為“鹽寇”,加以緝捕,每年因販私鹽被判罪的達數萬人。紹定元年,晏夢彪集合數百名走投無路的鹽販,在寧化南部的潭飛磜舉行武裝起義。南宋朝廷得知晏夢彪起義的消息後派福建左翼軍將鄧起率兵前往鎮壓。鄧起軍在途中遭到農民起義軍的伏擊,潰不成軍,連鄧起也被起義軍殺死。起義軍聲威大振,隊伍迅速擴大到數千人,連續攻破寧化、清流、蓮城(今連城)等縣;並且兵臨汀州(今長汀)城下。在第一次軍事圍剿失敗後,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王居安向朝廷奏明:福建內地“土瘠民貧”,(《宋史王居安傳》)販鹽難以盡禁,建議朝廷以招撫為上。於是,朝廷授命王居安“專任招捕”。王居安派人前往起義軍招安。
晏夢彪準備接受朝廷招安,把起義隊伍暫時撤離汀州城。汀州知州貪圖軍功,企圖乘起義軍撤離汀州城時進行偷襲,一舉殲滅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軍識破其陰謀,乘官府招、捕未定之時,積極向素有鐵城、銅城之稱的邵武、南劍(今南平)方向轉移。
韓世忠按照圍剿部署的要求來到了福建,他先是按照李綱的要求派人前去招安。可是晏夢彪有上次的教訓他哪裏還會相信,在加上自己兵強馬壯,沒有理會韓世忠對他的招安。就這樣雙方在南劍(今南平)廝殺。殺了三天三夜,雙方人員傷亡都重,血流成河,可是晏夢彪終究沒有抵擋住韓世忠夫妻率領的兵馬的強烈攻擊,潰不成軍。宋軍另一路兵馬在張浚的指揮下從湖南打到了江西,又逼近了邵武。邵武真可謂鐵城,張浚的兵馬在邵武和起義軍攻打了五日,起義軍實在守不住,被宋朝大軍圍的鐵桶一般,水泄不通。最後,晏夢彪不想連累百姓號召南劍和邵武的義軍停此抵抗,被迫投降宋軍。
圍繞怎樣處理農民起義軍的問題上,高宗、黃潛善、汪伯彥一直認為必須殺無赦,以絕後患。而李綱認為除頭犯外其餘之人應當赦免,可他無論怎樣說高宗還是下了屠城的意旨。在勸說高宗無用的情況下,隻得再次來找黃潛善希望他能看在同門師兄弟又都是邵武人的份上懇求高宗網開一麵。
李綱來到黃府還沒有坐定就向黃潛善發話了:“我的黃宰相,我的師兄,我們當官為的是什麼,不是你常說的榮歸故裏嗎?你向我們故裏的父老鄉親下毒手,讓他(她)們失去自己的親人。到你回去鄉裏的時候,我們的鄉親會怎樣的看你?大家會指著你的脊梁骨罵你劊子手。你還能叫榮歸嗎?要向你討還血債的。這些起義軍有相當部分是邵武的,其中黃姓人居多。就是你出生地故縣都有好些人。難道你要向自己族人和家人下手嗎?”黃潛善聽李綱一說,恍然大悟,自己當官就是為家人和鄉親爭光,可現在文都已經發出去了還來得及嗎?而且高宗能答應嗎?他們可都是反賊啊,能向高宗圓說自己的前後不一嗎?
他望了望李綱問:“還有時間嗎?”“應該有的,現在還是圍城,皇上聖旨也沒有那麼快到,現在要趕緊勸說高宗追發聖旨,再拖延就來不及了。”李綱一說完就和黃潛善冒著又遭貶謫或者殺頭的危險,啟奏了不屠城的意義所在,因為它更顯陛下是個仁義之君,相反屠城隻會增加仇恨和報複。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高宗開始覺得很納悶這兩人怎麼了,開始的時候意見完全不同,現在怎麼這樣高度一致呢?唉,不管怎樣,兩個宰相都這樣說了,他們也說得在理,自己剛當皇帝也需要民心,何況太上皇當皇帝的時候宋江不也招安了嗎?想到這裏他歎了口氣地說道:“好吧,希望他們別再鬧出什麼事情來,朝廷經不起這樣折騰。”黃潛善拿了聖旨,命手下戴雲快速地趕往南劍,這戴雲本事不小,他乃是水滸好漢戴宗的弟弟,跑似疾飛,不幾日就到了宋軍帳中。此時,另道聖旨也到。韓世忠和張浚爭執了一番。最後還是統一了意見,隻有晏夢彪“罪不可赦,故而殺之。其餘起義人員全部赦免。南劍和邵武避免了一次大屠殺。
黃潛善心想自己與李綱也不是沒有合作的可能,隻是自己和他沒有溝通而已。如果事先有勾通也不會在起義軍投降後,怎樣處理的問題上有如此大的分歧。幸好是李綱執著,要不就釀成大禍。那樣的話自己怎麼麵對族人和鄉親啊!希望李綱能夠理解和包容自己。但自己也得勸說他不要那樣固執,要審時度勢,不要總和皇帝過不去,要知道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好別人。倘若這次李綱不在朝廷為相的話,鄉親還能保住嗎?師弟啊我真誠地希望能和你處理好關係,共同輔佐高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