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同朝為相(2 / 2)

汪伯彥說道:“李綱還是處處以自己為中心,從不與別人商量,我覺得他的奏折有三點實在不妥。”高宗急忙問道:“何謂三點細細道來”。汪伯彥不緊不慢地說著:“一是抗金大業先別說喪師費財,勝負難料,就是勝了二帝回來了,以後皇帝是誰,是欽宗的話那首當其衝要被治罪的就是您和茂和兄弟,若不這樣做大宋法典,形如空紙,也許他看在您是兄弟的分上不會怎樣,但是茂和將定是千刀萬剮。這樣的結果還是說明欽宗是個仁義的皇帝,陛下可知道,曆代多少君王父子,兄弟相弑比比皆是啊!如果陛下不讓位,那你可知道要背著不仁不義的罪名,天下能人、名士遠你而去,請問陛下這樣的結果是你希望的嗎?”

高宗和黃潛善驚恐地問道:“那下麵的情況怎樣呢?”

“別急,我會說的。”

“這二是他要嚴懲和議之人,你們可知道一個朝廷並不是打殺為主,也得考慮百姓和國家的負擔。打仗最苦的就是百姓,多少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而且死傷最多的也是百姓。張邦昌他做偽皇帝有其不得已的地方,不這樣做京城要死多少人的。而且他處處都想著怎樣投奔陛下您的啊!所以我認為殺他隻會降低陛下的聲譽,而且令大家寒心。三是李綱在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影響力,他提議的張所和傅亮兩人,分別任河北招撫使、河東經製副使。是私心膨脹的表現,誰不知道這兩人是他的死黨,若按他所說的那樣,兩河的兵權就等於握在了他的手心裏,而他的縱深防禦就是以抗金為借口,擴張自己的勢力,就連反朝廷的農民義軍都想廣羅帳下。如果不及時節製他,到時候恐怕陛下都對他毫無辦法了,後果將不可想象。”讓汪伯彥這樣一分析,高宗連連點頭。覺得分析的有理。說李綱,名為抗金,實為利己。

李綱呈上的奏折都好幾天了,可就是不見高宗傳他覲見。他還以為自己的拳拳報國之心,一定會感動高宗,哪裏知道一張無形的大網已經向他撒來。他整頓軍政的設施,提高兩河兵力,益在收複失地,也有助於宋朝廷支撐局麵。而這樣的好建議不能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張堅決抗金及反對投降活動,卻為宋高宗及汪伯彥、黃潛善所不容。因此,他們又設法驅逐李綱,隻是現在不是時候。而李綱卻什麼都不知道,還在日以繼夜地為抗金大業籌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