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五(1 / 3)

滿洲大臣亦可借補漢缺《八旗通誌》初集載,武英殿大學士富寧安,鑲藍旗滿洲人(富察氏)。大學士阿爾泰之子也。康熙二十五年,襲伊叔祖尼喀納之騎都尉世職,任三等護衛兼前鋒護衛。三十八年,襲伊父所管之佐領,尋升驍騎參領。四十一年,升鑲紅旗滿洲副都統。四十四年,升倉場侍郎;十月,補正黃旗漢軍都統。四十六年十一月,升都察院漢缺左都禦史;十二月,調滿缺左都禦史,任議政大臣。累官尚書,授靖逆將軍、文淵閣大學士,改授武英殿大學士,諡文恭,賜侯爵。是滿洲大臣亦可借補漢缺也。

謹按《富文恭列傳》,雍正四年,奉旨將禦用暖帽、補褂、素珠賜伊穿帶,並賜緞疋、銀兩、被鞍、黃扯手馬、雙眼花翎,章服之榮,莫此為盛。

朝珠素珠之製,以雜寶及諸香穿綴。惟東珠、珍珠者,上用而外,餘皆禁之。諸王用珊瑚朝珠,珍珠記念。一品大臣許用珊瑚朝珠,五色記念。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許用雜寶諸香朝珠,珊瑚寶石記念。雍正六年,特準內務府六品主事等官掛朝珠。乾降二年,特準翰林院修撰、編修、檢討一體懸帶素珠。五年,奏準京官禮部司務(今增為主事司務)、太常寺博士、典簿、讀祝官、讚禮郎、鴻臚寺鳴讚、光祿寺署正、署丞、國子監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典簿等官,恭遇壇廟執事、殿陛侍儀,俱準懸掛素珠,平時仍不準用。今平時戴用者,非也。

按武職中五六品侍衛、親軍營護軍營五品委參領、京營守備、八旗滿洲雲騎尉,文職中六品讚善、七品內閣漢中書、各園庭七八九品苑丞、苑副、太醫院等官,鴻臚序班,各府典儀,皆準掛帶朝珠,不知從何所始。嘉慶年間,中書非兼軍機、批本兩處,尚不見有掛用朝珠者也。又稽查上諭處各官,亦帶朝珠,不知始自何年。

又按宮內太監,有頂戴即有朝珠,然非禦前太監,必須當差已逾三十年,方準得頂戴。而禦前太監,又必須自幼淨身,方準充當,可謂慎矣。

拔貢年分從前拔貢之製,無一定年限。乾隆七年,諭曰:“從前選拔,或數十年一舉,或二十年一舉。今則六年一舉,為期太促。應酌量變通,定為十二年一次,皆以酉年舉行,著為令。”

按拔貢之科,每十二年,學臣於府、州、縣學廩生內各舉一名,貢入京師,欽簡大臣會考後,拔其優等,再赴朝考,入選者以七品小京官分部觀政,或以知縣分發直省敘補,其餘貢生,均以州佐教職選用。今稱拔貢為明經。按唐製有六科:一曰秀才,二曰明經,三曰進士,四曰明法,五曰明書,六曰明算。進士試詩賦,明經試經術,與今不同也。

殿試策不用草茅字故事,於試策前後,均有一定體製,末雲:“臣草茅新進,罔識忌諱,幹冒宸聰”雲雲。嘉慶八年,特旨將“草茅新進”四字改為“末學新進”。因準宗室應試,不宜用草茅字樣,一體改之。

帥印關防國初廓清疆宇,命將出師,其時有安遠靖寇大將軍、寧南蕩寇大將軍、平蠻蕩寇將軍、靖海將軍、討逆將軍各號。今考皇史成尊藏印信共十五顆,無四字名號之帥印矣。其一為總理一切軍務儲糈經略大臣關防,其次奉命、撫遠、寧遠、安東、征南、平西、平北大將軍印共七顆,又其次曰鎮海、揚威、靖逆、靖東、征南、定西、定北將軍印共七顆。凡遇命將出師,開列印目,奏請頒發,凱撤之日,納於皇史成。雍正六年,特鑄欽差大臣關防六顆,三品以上大員奉使用之,式樣與督撫關防同;欽差官員關防四顆,四品以下使臣用之,式樣如道員關防。

謹按欽差大臣關防於滿漢篆文之中,鑄清字一行。

滿漢官員準用家人數目傳曰,官盛任使,所以勸仕也。古人一命之榮,即思力庇無告,不以君祿自私其家,亦何嚐不有助於事理也。杜祁公罷歸後,仆從如故,或勸之少殺,公歎曰:“既竊厚祿,又竊高士之名,吾不忍為也。”本朝康熙年,粵督周有德,鑲紅旗漢軍人,憂居於家。值吳三桂之叛,起為四川總督,聞命陛辭,選帶家丁四百名,星夜前進。時四川文武已降賊,周有德至廣元縣,大敗之,遂克其城,聲威大振,論者賢之,載於《八旗名臣傳》中。初未嚐以仆從多寡定其人也,後因督撫置買奴仆太多,有至千人者,乃於康熙二十五年,議準外任官員,除攜帶兄弟妻子外,漢督撫準帶家人五十人,藩臬準帶四十人,道府準帶三十人,同通州縣準帶二十人,州同以下雜職準帶十人,婦女亦不得過此,廚役等不在此數。旗員外官,蓄養家人,準照此例倍之。按此則仆從多寡,不以所司繁簡而論,均以職分尊卑而定,以示等威也。

今人每以減仆從為美名,要必觀其厚祿所餘,作何散用。要知天下之阡陌有限,國中之生齒無窮。身享無仕,家廣田園,進可以顯,退可以耕。豈可一視遊食皆為無賴,既不能使其安有恒業,又絕其謀生遊食之途,豈不痛哉!故為大臣者,應以一夫不獲為己任。又按古之為將者,必有家卒。《春秋傳》,冉求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三國誌。呂虔傳》,領泰山太守,將家兵到郡,郭祖、公孫犢等皆降。《晉書。王渾傳》,為司徒,楚王瑋將害汝南王亮,渾辭疾歸第,以家兵千餘人閉門拒瑋,瑋不敢逼。是古人家兵之多,於此可見。

比丁故事,凡八旗外任文武官員、各省駐防旗人、北部蒙古藩屬、附京皇糧莊頭,每屆三年,均有比丁之例。外任官員,由本旗都統行令該督撫,查考隨任親屬男女人口、年歲及家丁若幹名口,開報達部;外藩王公,各因其地,由盟長或將軍都統查其人丁、軍實,開報於理藩院存記;莊戶由內務府遣司員周曆查核,統皆謂之比丁。《周禮。小司徒》:“三年則大比。”注雲:“大比謂使天下更簡閱民數及其財物也。”鄭司農雲:“五家為比,故以比為名。”是比丁之製,乃三代之成法也。

按今以鄉試為大比,似於《周禮》之義相左。

五經博士經博士者,師儒之職,異於太常也。漢成帝陽朔二年,詔曰:“古之立太學,將以傳先王之業,流化於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淵源,宜皆明習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否則學者無述焉,為下所輕,非所以尊道德也。”“丞相、禦史其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任使卓然可觀。”蓋古人師儒教授,必專一經,故每經專設博士若幹人,為講導之資。唐宋以前,取士皆用九經。自勝國以來,隻用五經,故曰五經博士。五經者:《詩》、《書》、《易》、《春秋》、《禮記》也。九經者,益以《周禮》、《儀禮》、《公羊》、《穀梁》二傳也。今師儒不設專經,其五經博士改為位置聖賢後裔襲替之官,非用以講導經術者也。

按今國子監別有博士二員,固與翰林院之五經博士不同,亦無講導之責,與監丞、典簿為一階,有如部寺之司務耳。昔吾友戲曰:“古則有瘦羊博士,今則有餼羊博士。”則其為學校備員,又可想矣。

博士者,明習其事之稱,故有茶博士、酒博士之名。彼傭保者尚不負其習業之義,奈何吾儒徒有其名而昧其業耶。

新疆用乾隆錢乾隆年間,開拓新疆回部二萬裏,盡入版圖,並開爐鼓鑄製錢,以通財貨。詔命此後新疆鼓鑄錢文,永遠用乾隆年號,與內地鼓鑄必用當今紀年之例不同也。嘉慶四年,奉仁宗睿皇帝諭旨,新疆鼓鑄製錢,每爐鑄乾隆錢三成,嘉慶錢七成,世世永著為例。是以道光、鹹豐改元後,新疆製錢,遵鑄嗣聖紀年七成,仍鑄乾隆寶號三成也。考製錢必鑄時王年號,自宋而始。唐以前錢法式樣輕重,因時而易。唐《食貨誌》曰:“武德四年,鑄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累積十錢重一兩。”又曰:“開元錢之文,乃給事中歐陽詢製詞及書,時稱其工,字體含八分及隸。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若自上及左回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元通寶錢。”馬永卿曰:“開元通寶錢,有唐二百八十九年獨鑄此錢,故開元錢如此之多。而明皇紀元年號,偶與相合耳,非自開元而始也。”《舊唐書》高宗乾封元年四月庚寅,改鑄乾封泉寶錢。二年正月,罷乾封錢,複用開元通寶錢。按此則我朝於新疆各城,常用乾隆通寶錢,實合於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