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媽呀,雨村這家夥一回頭,嘿,不是別人,正是當年一塊兒挨批鬥,現在混成平民的張如圭那小子。他本來就是這兒的人,革職後就貓家裏了。
聽說朝廷又要起用老同誌,這家夥就開始四處找門路,正巧碰上雨村,趕緊上來套近乎,說了一堆吉利話。倆人寒暄兩句,張如圭就把這好消息透露給雨村了,雨村一聽,心裏頭那個樂啊,趕緊又扯了幾句閑篇,就各回各家了。
這時候,冷子興那小子湊過來,給雨村出了個餿主意,讓他去找林如海,再通過林如海去找賈政幫忙。雨村一聽,有道理啊,立馬告別回去,翻箱倒櫃找邸報確認了一下。
第二天,雨村就去找林如海商量。林如海說:“這可真是巧了,我媳婦剛走,我丈母娘擔心我閨女沒人照顧,早就派船來接了。不過我閨女身子還沒好利索,就沒急著走。”
“我正想著怎麼報答你的教導之恩呢,這下機會來了,我肯定得使勁兒幫你。你放心吧,我已經寫好了推薦信,讓我大舅子給你安排妥當。費用啥的,信裏都寫明白了,你不用操心。”
雨村一聽,感激得差點兒沒跪下,連聲道謝,還問:“您那親戚大人現在是幹啥的?我怕我唐突了,不敢隨便上門啊。”
林如海笑著說:“說到我那親戚,跟你還算同宗呢,是榮國公的孫子。我大舅子現在是一等將軍,叫賈赦,字恩侯;二舅子叫賈政,字存周,在工部當官,人可好了,特別像他爺爺,不是那種紈絝子弟。所以我才敢找他幫忙,不然我也不好意思開口。”
雨村一聽,心裏徹底踏實了,又謝了一遍林如海。
林如海說:“我已經定好了,下個月初二送我閨女去都城,你就跟她一塊兒走吧,多方便。”雨村連連點頭,心裏美得跟啥似的。林如海還準備了禮物和送行宴,雨村都一一收下了。
再說那林黛玉小姑娘,身子剛好點兒,本來不想離開爹去都城。可她外婆非要她去,林如海也說:“你爹都半百了,也沒心思再娶;你又多病,年紀又小,上麵沒親媽照顧,下麵沒兄弟姐妹幫襯。去你外婆家,有舅舅舅媽還有表姐表妹照應著,我也能少操點心。你咋還不想去呢?”
林黛玉一聽,眼淚嘩嘩的,拜別了父親,跟著奶媽和榮府的幾個老媽子坐船走了。雨村也有條船,帶著倆小童,跟著黛玉的船一塊兒走。
到了都城,雨村先把自己捯飭利索了,帶著小童和宗侄的名帖,奔榮府去了。這時候賈政已經看了林如海的信,趕緊請雨村進來見麵。一看雨村這長相,魁梧得很;再一聽他說話,文縐縐的。
賈政本身就愛讀書人,對雨村那是格外熱情。倆人一合計,給雨村謀了個官兒,就等著補缺了。不到倆月,金陵應天府的缺就下來了,雨村補了缺,跟賈政道了謝,就擇日上任去了。這事兒就算翻篇了。
再說林黛玉那丫頭,一下船就有榮國府的轎子和拉行李的車等著了。她常聽她媽說,她外婆家跟別人家不一樣。今兒個一見這排場,果然不一樣。連那幾個三等仆婦都穿戴得跟個樣兒似的,更別提她外婆家了。所以她一路走得那叫一個小心翼翼,生怕說錯話走錯路讓人笑話。
上了轎子進了城,她從紗窗往外一瞅,嘿,這街市可真夠繁華的,人也不少。又走了半天兒,看見街北邊兒蹲倆大石獅子,三間大門上雕著獸頭,門口還坐著十幾個穿金戴銀的人。正門兒關著,就東西倆角門有人進出。正門兒上邊兒掛著塊匾,寫著‘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
林黛玉心裏合計:“這肯定是大舅家了。”她又往西邊兒瞅了瞅,不遠兒處也是三間大門,這才是榮國府。不過他們沒走正門兒,進的是西邊兒的角門兒。轎夫抬著走了沒多遠兒就轉彎兒了,然後把轎子放下走了。後邊的婆子們趕緊上來換了一撥兒十七八歲、穿戴整齊的小廝繼續抬轎子。走到一個垂花門兒前轎子停下了小廝們又退下了婆子們上來掀開轎簾扶著林黛玉下了轎子。
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兒一看兩邊兒是抄手遊廊中間兒是穿堂中間兒還放著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繞過插屏兒就是三間小廳廳後頭就是正房大院兒了。正麵兒五間上房都雕梁畫棟的兩邊兒是穿山遊廊廂房還掛著各種鸚鵡、畫眉啥的鳥籠子。
台階兒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都笑著迎上來:“老太太剛還念叨呢你們可就來了。”說著三四個人就忙著打起簾子來裏頭有人回話說:‘林姑娘到了。’”
“黛玉剛一邁進門檻兒,瞅見倆丫鬟扶著個銀發老太太顛兒顛兒地迎上來,心裏頭就明白,這準是她那外祖母。正打算行禮呢,老太太一把就把她摟懷裏了,一邊兒‘心肝寶貝’地叫著,一邊兒嚎啕大哭起來。
旁邊站著伺候的下人,一個個都拿手絹捂著臉哭上了,黛玉也跟著哭個不停。大夥兒好一頓勸,才算是把眼淚收住了,黛玉這才正式給外祖母磕了頭。
——這就是冷子興常說的史老太君,賈赦、賈政的娘。老太太拉著黛玉的手,挨個兒介紹:‘這是你大舅媽,這是你二舅媽,還有你珠大哥的媳婦兒,珠大嫂子。’黛玉一一見了禮。老太太又說:‘去,把姑娘們叫來,今兒個遠道來的客人到了,就不用去學堂了。’大夥兒應了一聲,就出去叫了倆。
沒一會兒,仨奶媽子帶著五六個丫鬟,簇擁著三位姑娘進來了。頭一個姑娘,臉蛋兒圓乎乎的,身材勻稱,皮膚跟新荔似的,鼻子嫩得能掐出水來,性格溫柔又安靜,看著就招人稀罕。第二個姑娘,肩膀窄窄的,腰細得像柳條兒,個子高挑,鴨蛋臉兒,大眼睛長眉毛,眼神兒裏透著機靈勁兒,文采飛揚的,一看就不是凡人。
第三個姑娘年紀還小,個子沒長開呢。仨姑娘穿戴得一模一樣,都是金釵銀環的。黛玉趕緊起身見禮,互相認了認,大家夥兒這才坐下,丫鬟們忙著斟茶倒水。聊著聊著,就說到黛玉她媽咋得的病,咋請的大夫,咋吃的藥,最後咋沒的。老太太一聽這個,眼淚又止不住了,說:‘我這幫兒女裏頭,就最疼你媽,沒想到她先走一步,我連她最後一麵都沒見著,看見你,我咋能不傷心呢!’說著,又把黛玉摟懷裏,嗚嗚地哭上了。大夥兒趕緊又是勸又是哄的,老太太這才算是緩過來點兒。
大夥兒瞅著黛玉,雖然年紀小,但說話辦事兒都挺有樣兒,身子骨兒看著弱,可那股子風流勁兒卻是天生的,都猜著她可能是有點啥小毛病。就問:‘你平時都吃啥藥啊,咋不趕緊治治呢?’
黛玉說:‘我自打會吃飯那會兒就開始吃藥了,到現在也沒停過,請了多少名醫開方子配藥,都不頂用。記得我三歲那年,來了個癩頭和尚,說要收我當徒弟,我爹媽哪肯啊。他又說:‘要是舍不得她,她的病這輩子都好不了。要想好,就得讓她這輩子別聽哭聲,除了爹媽,外姓人一概不見,才能平平安安過一輩子。
’瘋瘋癲癲的,淨說些不靠譜的話,沒人搭理他。我現在還是吃人參養榮丸呢。’老太太一聽,樂了:‘正好,我這兒正熬藥呢,多熬一份兒就是了。’
話還沒說完呢,就聽後院兒裏有人笑:‘我來晚了,沒迎著遠客!’黛玉心裏合計:‘這屋裏人一個個都跟貓似的,悄沒聲的,這來的是誰啊,這麼沒規矩?’正想著呢,就見一群媳婦丫鬟圍著個人進來了。
這人打扮得跟其他姑娘不一樣,花裏胡哨的,跟個仙女下凡似的。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脖子上掛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子上還掛著玫瑰佩飾;身上穿著大紅洋緞襖,外頭罩著五彩刻絲褂子;下邊是翡翠撒花裙。一雙丹鳳眼,兩道柳葉眉,身材苗條,風騷得很。臉蛋兒白裏透紅,看著挺和氣,可還沒說話呢,笑聲兒就先傳過來了。黛玉趕緊起身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