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世界因你不同(3)(1 / 2)

時間管理與目標設定和目標執行有相輔相成的關係,是目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開複

執行力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工作效率,執行力強的人,工作效率高;執行力弱的人效率低。我們看見的李開複,永遠是有條有理、不慍不火的,但實際上,李開複無論是打工,還是自己創業,他每天都事務纏身,工作十幾個小時。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李開複從容以對,一方麵是他氣度使然,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格外注意時間的管理,即使事務再多,他也能處理得井井有條。

很多年輕人整日忙個不停,工作效率卻不高,往往是工作忙不完,又來了新工作。對於這一點,李開複指出,一個優秀的工作者,必然也是一個有時間管理概念的人,能高效利用時間,並學會說“不”,保護自己的時間。李開複以過去在微軟公司與他共事過的潘正磊為例,潘正磊是微軟公司總部產品部門以效率和執行能力著稱的總經理,她大學畢業後就加入微軟公司,職位節節攀升,成為晉升最快的經理,她的成功之道就是“保護時間”。

李開複說,潘正磊剛加入微軟公司時,職位是軟件開發工程師,由於她所在的小組開發產品速度很快,幾個月內就生成了三個版本,每個版本又要做六種語言。這18個組合要求不盡相同,潘正磊需要和很多其他不同的研發小組交流。每天,她的辦公室裏人來人往,都帶著不同的問題。剛開始潘正磊總是停下自己手裏的事,先解決別人的問題,忙得不可開交。隨後為了完成分內工作,她的工作時間拖得很長,卻沒有提高效率。

後來潘正磊設置了“回答問題時間”,其他人隻有在這個時間才能找她,其餘時間她不回應問題,專心編程,並學習新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李開複說,如果潘正磊當初沒有這麼做,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可能隻能局限在同一間辦公室裏,每天麵對四麵八方的問題,難有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保證時間的有效利用,是成功人士的相同之處。赫胥黎留下這樣一句話:“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每人生活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每天都有24小時,但在這相同的時間裏,在不同人的身上發揮出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區別。關鍵之處就在於有些人完全忽略了這個問題,有些人卻懂得保護時間,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抓住重要事情來做,提升工作效率。

話說一個學校的老師,給學生們做實驗。老師在桌子上放了一個玻璃瓶,然後把鵝卵石放進瓶子裏,很快玻璃瓶中就填滿了石頭。老師問學生:“同學們,這個瓶子已經滿了嗎?”

學生異口同聲:“滿了!”

老師笑了笑,沒有說話,把準備好的一袋小石子從瓶口倒下去,又問:“這瓶子現在是不是滿的。”

學生們這次交頭接耳,商議了一小會兒,回答:“老師,滿了。”

老師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倒進瓶子裏,細沙很快把鵝卵石和小石子之間的縫隙給填滿了。老師又開始問:“同學們,你們看這個瓶子裝滿了沒有啊?”

學生們這下前後左右討論了半天,最後猶豫地說:“好像是滿了。”

老師又從桌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似已經填滿了的瓶子裏。

隨後,老師又拿出另一個空的瓶子,先裝滿水,然後再放進石頭和沙子,很明顯,水溢了出來,瓶子已經滿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一樣的道理。事情總有輕重緩急,如果不能先處理好重要的事情,那麼瑣事就會占據你所有的時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沒有人會每天多出幾個小時,但把握好時間的運用方法,分清事情的主次,重要事情重點時間安排,次要事次要安排,那麼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工作也會變得輕鬆。

可以說,我們的一生正是用時間來換取才華,換取被認同的過程,既然時間有限,那麼合理地運用時間無疑是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徑。

李開複的職場聖經

怎樣提高工作效率?

【1】分清主次。做事要有技巧,事情總有輕重緩急,有主有次之分,確定優先次序,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起,重要緊急的事馬上做;其次是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要學會放棄,能放就放;對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盡量不去做。

【2】戒拖拉、延宕。任何事情,爭取一開始就要把它做好,能一次做完的事情盡量一次做完,絕不拖拉,反複做同一件事情最浪費時間。

【3】有靈活性。一般來說,按照“二八定律”,隻將時間的80%計劃好,其餘的20%應當屬於靈活時間,用來應對各種無法預期的事情,也可以作為學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