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按照中國一航的產業規劃,依托貴州區域經濟特點,積極開展並構重組工作,打造貴州裝備製造業的龍頭企業。抓住貴州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並把貴航集團作為貴州裝備製造業的龍頭企業的契機,貴航集團加快了並購重組步伐。2006年7月1日,與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人民政府簽訂並購協議,成功收購了東方機床廠,目前並購企業運行良好,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還有近10家企業進入並購範圍,調研、評估、洽談等具體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專業化整合是基礎,通過專業化整合,形成專業化經營的局麵;而產業化發展是目標,利用整合這個基礎,借用資本的這個手段,進行一係列的並購和自主研發,實現產業發展的這一目標。隻有產業發展了,做到了國內一流、國際領先,專業化經營的局麵才算真正形成,專業化整合的工作才能算作成功。

二、專業化整合必須同步考慮地區平台建設的加強,這是彰顯中國一航大集團戰略實施成效的重要保證

地區平台是中國一航大集團戰略的延伸,是實現中國一航商業成功的重要資源,是完成中國一航“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產業化發展”的戰略轉型任務的有力保障。在專業化整合的同時,同步考慮地區平台建設的加強,這是彰顯中國一航大集團戰略實施成效的重要保證。中國一航黨組在這方麵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旗幟鮮明的。如對貴航,林左鳴總經理反複強調:“貴航一方麵要立足集團內外,進行專業化整合;另一方麵一定要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能夠有影響力,地區平台作用要進一步加強。”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有幾個客觀事實不容忽視,要認真處理好:

一是地區平台的形成是曆史的產物,其地位和影響也是長期形成的,它與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交融和互補非常深刻,不可能一日消除。如貴州航空工業的建設,按照我國三線建設的基本方針就是“備戰、備荒、為人民”。1966年,毛澤東同誌在給劉少奇同誌的信中解釋這個方針時說:一是“備戰”,軍隊和人民要有吃有穿才能打仗,否則即使有槍有炮也無所用;二是“備荒”,若遇荒年,地方沒有糧、棉、油儲備,僅依靠國家接濟,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爭則困難更大;三是“為人民”,國家積累不能太多,要為“部分人民”至今糧食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備荒之用著想。於是,那時就興起廠社結合,廠寨結合,亦工亦農,注意考慮地區平台建設的問題了。有些廠還抽幹部到公社黨委當書記,讓農民創收,工廠增效,工廠的菜糧農民供應,農民的水電工廠支援。當時鄧小平同誌在貴州了解這些情況後,都認為不但是工廠能建起來了,貴州也會有希望,也要發財。幾十年過去,貴航集團與貴州區域經濟發展水乳交融,貴航集團的影響也與日俱增,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依托這一平台,中國一航在貴州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二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中國一航的地區平台越來越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行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發展的機遇千載難逢。如在中國一航的高度重視下,貴州省委、省政府對貴航集團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重視。中國一航、貴航集團、貴州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就貴航集團今後的發展、在地方經濟建設中如何發揮作用進行了座談,簽署了中國一航、貴州省人民政府如何支持貴航集團發展的框架性協議。林樹森省長明確表態:中國一航將貴航集團定位為高級教練機、無人機、通用飛機的科研生產基地,省政府全麵支持;貴州省要發展裝備製造業,必須以貴航集團為龍頭。其實,隨著中國一航各地區平台的快速發展和實力增強,地方黨委、政府的態度也在轉變,重視程度決非以往,這是資源,也是機遇,在專業化整合中必須強化,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