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纖維藝術中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意義,色彩調動人的情感,如明快的色彩常會令人愉悅,傳達出快樂的能量。恰當的色彩運用會給纖維藝術帶來獨特的視覺效果和良好的市場效應。
約翰內斯·伊頓說:“色彩就是生命,因為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在我們看來就像死的一般。”的確,在人們眼中,色彩具有抒情性,能夠直接觸及人的心靈。對於現代藝術來說,色彩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纖維藝術作品中,材料的色彩美感和豐富表現力有時會給作品帶來意想不到的審美效果。對於材料色彩的處理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不加改變;另一種是將材料本身的色彩通過染色處理進行改變,使它能更好地為作品服務。
知識點
色彩視覺心理
色彩視覺心理是指不同波長色彩的光信息作用於人的視覺器官,通過視覺神經傳入大腦後,與以往的記憶及經驗產生聯想,從而形成一係列的色彩心理反應。在纖維藝術創作中,色彩的應用要人性化,符合人們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1.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體現材質美
珍妮·多維斯的《晶球》這件作品取材於外形殘損的鬆樹。藝術家將樹幹掏空,裏邊填充了排列成幾何形的橡樹果實。這件來自多維斯視角的作品仿佛是對自然的一種重新詮釋,作者充分利用了自然材料的天然色彩來展示材質的天然美感,很好地表達了“自然”這一主題。
2.對材料的色彩進行改變
在對色彩的運用上,許多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美籍華人藝術家張澤洵的這件作品《語牆》以中國的傳統色彩紅色作為主調,通過像古代漢字一樣的形象符號漸漸掠過畫麵上部,富有民族特色;在她的作品中,色彩是首要的形象。因為張澤洵出生並成長在中國,在她的認識中,中國的紅色具有特殊的意義和象征作用,而中國文化一直是她創作的靈感來源,這種選擇可謂自然而然。她還將材料進行了染色處理,把絲線染成紅色,使得作品的意圖能夠得到很好的表達。同時,一些現代材料也用在了古老的織機上,其所表現的中國文化和審美趣味讓她的作品既有文化根基又具有現代意識。
《靜語》的作者運用彩色皺紋紙來進行創作。皺紋紙柔軟而富有彈性,韌性極強且可塑性能好,用其擰成的紙繩紋理細膩,可粗可細,長度適宜,是非常好的編織材料。在自製紙繩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把兩三種顏色的紙擰在一起,可露出紙的顏色,也可完全把顏色包住,於是截斷麵便會出現顏色不一、大小不同的肌理效果。作品呈現給觀者的完全是抽象的肌理造型,似花蕾的點狀肌理變幻出豐富的色彩,如濃重的油畫筆觸。所有的紙繩都以黑色皺紋紙包裹,使那些似開未放的“花朵”於黑暗中迸發出強勁的色彩感染力。
3.根據特定環境對色彩進行特殊處理
色彩在纖維藝術作品中的應用最重要的還是整體的協調統一。針對不同的空間應選用不同的色彩基調,在設計作品的色彩時就要有一個對環境和空間的完整構思,即空間、環境、人三者之間的協調。
當下提倡“人性化空間”,這已成為現代室內外空間設計的主流。現代人在快節奏、高頻率、超負荷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種放鬆、安靜來調節、轉換精神空間。所以使靜態、單純、冷漠的空間變成動態的、多姿多彩和充滿情趣、意境的生活空間,成為設計者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4.作品色彩對環境的影響
古羅馬時期思想家聖·奧古斯丁說:“美是各部分的適當比例,再加一種悅目的顏色。”現代室內環境的色彩主要來自燈光色、陳設色、環境色三個方麵。良好的纖維色彩能對室內空間起到調和和配色的作用,使整個空間和諧舒適。在室內環境色彩比較單調的情況下,色彩豐富的纖維藝術品就能給室內空間平添幾分味道,豐富整個室內的色彩觀感。例如,納什維爾界標中心的整體環境色呈灰白色調,它的室內懸吊式纖維藝術品運用了紅、藍、綠、白幾個強烈而跳躍的顏色,使室內環境色彩豐富了許多,營造出沉穩而不失明亮的和諧感覺。運用纖維藝術的色彩與室內環境色彩產生對比或調和,能使有限的色彩空間收獲意想不到的色彩變幻,使空間環境更加意趣盎然。因此,無論纖維藝術以何種形態呈現在我們眼前,其色彩變化對室內環境產生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