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纖維藝術是一門材料藝術,對於材料的認知是整個學習過程的基礎,進行纖維藝術創作首先要全麵掌握傳統材料和綜合材料的種類及各自的特點。
訓練目的
通過觀察和動手體驗,切實、深刻感受不同材質的手感,便於以後在創作中應用。
1.傳統天然纖維材料
①毛纖維
在現代纖維藝術創作中,最常用的材料是動物毛纖維。這是因為動物毛纖維細軟而富有彈性,強韌而又耐磨。這些特性受到藝術家的廣泛青睞,尤其是厚重、溫暖的羊毛,更是成為人們理想的編織材料。
②棕麻纖維
與毛纖維不同,棕麻類纖維一般強度很高,不易腐爛,具有吸濕、快幹和爽挺等特點。用棕麻纖維編織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觸感,顯得凝重而又渾厚。棕麻纖維在現代纖維藝術作品中的應用也較為普遍。
③絲纖維
絲纖維分桑蠶絲、柞蠶絲、絹絲三種類型。桑蠶絲大都是白色,光澤良好,手感柔軟,而柞蠶絲一般呈淡褐色,彈性好,光感強;與前兩者相比,絹絲是經過特殊的絹紡工藝加工而成的真絲產品,這種絲的顯著特征是光澤潤美、質地細柔。用絲纖維製作的絲織壁掛都能給人以富貴、華麗之感。
④棉纖維
棉纖維是傳統壁掛織物的輔助材料,主要用於做經線和緯線,有撚度高、拉力強、彈性好等特性。一般戈貝蘭或奧比鬆的經緯都是純棉線。棉纖維有很高的強度和伸縮性能,特別是有極高的耐堿特性以及絕緣性。設計師可以選擇粗細不同的棉線作經線,棉線越細,掛得越密,織出的紋理與造型則越精細平整,反之則易表現較粗獷的肌理效果。
三、現當代中外纖維藝術
藝術家具有天生敏感與細膩的心靈,他們的作品也是社會、經濟、文化的反映。現代新興的材料很多,對於纖維藝術家的吸引力極大,這也正是纖維藝術不斷發展的物質基礎。正如著名畫家陳逸飛先生所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應該讓視覺藝術走出自命高雅的畫室,走出孤芳自賞的沙龍,去充分調動各種現代化的手段,將自己的藝術感悟、美學理念貢獻給社會和公眾,讓生活變得更美。”
韓國纖維藝術家具茲弘(ku ja hong)的作品《空間》,采取了裝置的形式進行展示,材料的選取是極其獨特的。它選用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大頭針和絲線進行創作,大小不一的彩色小球在空間中被進行意象化的組合,使人們身邊普通的辦公品——大頭針帶給人們新鮮的視覺感受。可見,在當代纖維藝術創作中,纖維藝術已經不是對原有草稿的單純複製和模仿,而是在製作過程中通過對空間的利用和對新材料的創新組合也能創造新的表現語言。
類似作品不勝枚舉,再如張怡莊教授的作品《五行》,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分別表現了五種不同的視覺效果。纏繞的技法,即將毛線纏繞在已裁好的紙板條上,改變紙板條原有的形態,並以側麵的形象示於觀者,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色彩單純,處理手法簡易方便,對比中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一件難得的佳作。
總之,當代纖維藝術就是這樣一種藝術門類:靠近純藝術又與純藝術有很大的不同。它既要充分利用建築空間並在其中發揮作用,又受製於建築空間的牆麵、角落以及環境的氛圍。
四、實踐項目一:熟悉材料的種類及特點
1.傳統天然纖維材料
①毛纖維
在現代纖維藝術創作中,最常用的材料是動物毛纖維。這是因為動物毛纖維細軟而富有彈性,強韌而又耐磨。這些特性受到藝術家的廣泛青睞,尤其是厚重、溫暖的羊毛,更是成為人們理想的編織材料。
②棕麻纖維
與毛纖維不同,棕麻類纖維一般強度很高,不易腐爛,具有吸濕、快幹和爽挺等特點。用棕麻纖維編織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觸感,顯得凝重而又渾厚。棕麻纖維在現代纖維藝術作品中的應用也較為普遍。
③絲纖維
絲纖維分桑蠶絲、柞蠶絲、絹絲三種類型。桑蠶絲大都是白色,光澤良好,手感柔軟,而柞蠶絲一般呈淡褐色,彈性好,光感強;與前兩者相比,絹絲是經過特殊的絹紡工藝加工而成的真絲產品,這種絲的顯著特征是光澤潤美、質地細柔。用絲纖維製作的絲織壁掛都能給人以富貴、華麗之感。
④棉纖維
棉纖維是傳統壁掛織物的輔助材料,主要用於做經線和緯線,有撚度高、拉力強、彈性好等特性。一般戈貝蘭或奧比鬆的經緯都是純棉線。棉纖維有很高的強度和伸縮性能,特別是有極高的耐堿特性以及絕緣性。設計師可以選擇粗細不同的棉線作經線,棉線越細,掛得越密,織出的紋理與造型則越精細平整,反之則易表現較粗獷的肌理效果。
2.化學纖維材料
化學纖維是指以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化學方法、物理加工而製成的纖維。化學纖維材料在現代纖維藝術中的應用與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各種高分子化合物的人造合成纖維以其自身所特有的性能豐富和擴展了纖維材料的領域。目前,適於製作壁掛,尤其是軟雕塑等空間織物構成作品的化學纖維有以下常見的七種:錦綸、滌綸、腈綸、丙綸、維綸、氯綸、氨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