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現當代中外纖維藝術(1 / 1)

藝術家具有天生敏感與細膩的心靈,他們的作品也是社會、經濟、文化的反映。現代新興的材料很多,對於纖維藝術家的吸引力極大,這也正是纖維藝術不斷發展的物質基礎。正如著名畫家陳逸飛先生所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應該讓視覺藝術走出自命高雅的畫室,走出孤芳自賞的沙龍,去充分調動各種現代化的手段,將自己的藝術感悟、美學理念貢獻給社會和公眾,讓生活變得更美。”

韓國纖維藝術家具茲弘(ku ja hong)的作品《空間》,采取了裝置的形式進行展示,材料的選取是極其獨特的。它選用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大頭針和絲線進行創作,大小不一的彩色小球在空間中被進行意象化的組合,使人們身邊普通的辦公品——大頭針帶給人們新鮮的視覺感受。可見,在當代纖維藝術創作中,纖維藝術已經不是對原有草稿的單純複製和模仿,而是在製作過程中通過對空間的利用和對新材料的創新組合也能創造新的表現語言。

類似作品不勝枚舉,再如張怡莊教授的作品《五行》,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分別表現了五種不同的視覺效果。纏繞的技法,即將毛線纏繞在已裁好的紙板條上,改變紙板條原有的形態,並以側麵的形象示於觀者,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色彩單純,處理手法簡易方便,對比中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一件難得的佳作。

總之,當代纖維藝術就是這樣一種藝術門類:靠近純藝術又與純藝術有很大的不同。它既要充分利用建築空間並在其中發揮作用,又受製於建築空間的牆麵、角落以及環境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