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綜合材料
①綜合材料的範疇
綜合材料可分為天然材料和化學材料兩類。通過對綜合材料的運用,纖維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觀念和思想得到更自由、自主的表達。
在纖維藝術創作中,綜合材料可以從兩個角度界定:從廣義的層麵來講是指除了傳統材料以外的被運用於纖維藝術創作中的新材料,用它們既可以塑造出平麵形態,又可以創造出立體的裝置形態;另一方麵是指在當代纖維藝術創作中,一件作品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和技法進行創作。實際上,綜合材料作品並不排除傳統纖維材料在其中的運用。
②綜合材料的運用
對綜合材料的運用不是纖維藝術中特有的現象,而是眾多現代藝術所共有的特征。20世紀以來,從立體主義、達達主義到波普主義的一係列現代藝術運動,對推動藝術家創作觀念的改變和綜合材料的運用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20世紀以來的藝術運動來看,材料在藝術作品中的主體性不斷得到提高。現代纖維藝術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發展的,可以說現代纖維藝術中綜合材料的運用正是這些藝術實踐推動和沉積的結果。
4.傳統材料與綜合材料的結合運用
在現代纖維藝術創作中,傳統材料單一的形式滿足不了藝術家和欣賞者的要求,要產生豐富的藝術語言,創作材料必將走向綜合和多元。在某種程度上,纖維藝術的發展史亦是一部材料發展史。在纖維藝術的創作過程中,綜合材料和傳統材料的結合使用也催生了新的加工工藝,其創作過程亦體現了由物質層麵至精神層麵的提升。
康定斯基曾經說過:“未來的藝術一定是多種媒介的綜合,不會再是單一媒體的表現。”作為興起於20世紀後半期的纖維藝術更是與多種材料結下不解之緣。在現代藝術觀念的影響下,新材料與傳統材料結合在一起,以各種表現手法創造平麵、立體等展示方式,呈現了材質美感和形式特征,向觀者傳達著新的視覺信息。
在“二戰”剛結束的一段時間內,由於物質的匱乏,波蘭藝術家開始用以往從未采用的材料做創作,結果意外地創造了一個新的纖維世界。藝術家們開始接受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的說法: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藝術,隻要藝術家認為那是藝術。
無獨有偶,在美國,將不同材料編織在一起的實驗始於克萊恩布魯克學院。畢業於克萊恩布魯克學院的羅伯特·D·西羅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熱衷於抽象設計,他在構成方麵做了大量探索,這種探索是通過不尋常的組合或矛盾的材料來實現的:他編織任何可以編織的工業線材或天然材料,在眾多甚至相互矛盾的材料中尋找一種或多種表現語言,這些實驗性習作為後來的纖維藝術創作和表現提供了新的啟發。
與此同時,芬蘭的藝術家也展開了材料方麵的實驗和探索。藝術家格雷特·斯克格斯特·雷特尼使用紙張和樺樹皮,嚐試著探索結構和色彩的變化,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成就。
20世紀80年代,亞洲也不乏敢於大膽嚐試的探索者。在日本,新井淳一使用綜合材料和自然布也取得了不菲的業績。他的設計基於不穩定的織物,輕鬆多於嚴謹。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所有的材料都被視為平等,沒有高低差別。纖維藝術中的傳統材料與綜合材料的結合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逐漸互動和融合,成為纖維藝術的主要形式語言。
5.材料的表現力
在纖維藝術中,無論是傳統的平麵作品還是帶有前衛觀念的裝置作品,都是將材料作為基本的元素,利用不同的技法來表達觀念和思想的。藝術家不是簡單地將多種材料進行堆砌,而是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變其外部特征,並賦予其新的形式和內涵,使其產生新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定的材料適用於一定的造型,如果用材不當,即使藝術形象再好,也會使人覺得別扭。所以,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對材料加以選擇、利用,發揮材料與特定造型相適應的質地特性和表現力,因材施藝,增強其審美價值。
雕塑家呂品昌說過:“將技術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豐富品質和潛能充分地發掘出來。”這方麵不乏範例,如美國纖維藝術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滿了材料魅力,希克斯通過對材料的深刻認識及對其品質的充分挖掘,充分發揮纖維素材的自然特質,在創作過程中引入聯想等手法,創作出令人回味的纖維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