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老年人的臨終關懷與臨終護理 (1)(2 / 2)

(3)缺乏應有的死亡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是臨終關懷理念發展的障礙:中國人對死亡的認識深受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對死亡的認識僅僅處於原始的恐懼和痛苦中。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對臨終關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科學的死亡觀是“不以延長生命為目的,而以減輕身心痛苦為宗旨”,事實上就是為死亡尋求心理適應,這種心理適應對於臨終者的家屬也同樣重要。此外,對於有些家屬來說,死亡卻是痛苦的開始,許多人會因為失去親人而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甚至精神長期得不到恢複,這些人同樣需要接受死亡教育。因此,在中國發展臨終關懷,必須打破傳統的思想觀念,使更多的人能夠真正認識和麵對死亡,完善死亡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4)我國目前的臨終關懷機構現狀: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真正意義上的臨終關懷才開始起步,各種臨終關懷機構大都設置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一些大城市,並且真正意義上的臨終關懷醫院少,存在設施差、費用高等問題。對於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已達1.45億的人口大國來說,目前的臨終關懷機構遠遠解決不了我國老年臨終患者的迫切需要。

做好臨終關懷,對護理人員也是一個新的考驗。臨終關懷的理念是以照護為中心、以提高臨終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力為前提,最終讓臨終老年人和家屬正確麵對和接受死亡。

二、老年人臨終關懷的意義

(一)提高老年臨終者生存質量,維護生命尊嚴

由於傳統文化的束縛,許多臨終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裏,不是在舒適、平靜中度過,而是處於現代醫療技術、麻醉、藥物的控製下,死亡之前均有接受侵入性治療等痛苦的經曆,充滿了恐懼、痛苦和無奈。臨終關懷則為臨終老年人及家屬提供心理上的關懷與安慰,對臨終前和治療無效的晚期患者不使用痛苦無效的治療方法,而是致力於心理關懷和精湛的護理手段,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安詳、平靜地離開人間,從而提升生命的質量,因此,臨終關懷護理是滿足老年人“老能善終”的最好舉措。

(二)安撫家屬子女,解決老年人家庭照顧困難

臨終關懷將臨終老年者的工作轉移到社會,尤其是對臨終老年人的照顧,不僅是老年人自身的需要,同時也是他們家屬和子女的需要。對於一些家庭,由於缺乏醫學知識及臨終照護經驗,臨終關懷可以讓老年人走得安詳,讓病人家屬擺脫沉重的醫療負擔的同時,也安慰了他們的親屬、子女,使其能更好地投身到自己的事業中去,也不至於受到社會上的指責。因此,臨終關懷是解決臨終老年人家庭照顧困難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轉變觀念,真正體現人道主義精神

臨終關懷是人類在觀念上的進步。一方麵教育人們要轉變死亡的傳統觀念,死亡是生命過程的一部分,科學技術可以延長人的壽命,但無法使人永生,既然人終究要死,就應與生一樣。另一方麵,從追求優生到優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無論是臨終者、家屬及醫護人員都要堅持唯物主義,麵對現實,承認死亡,最大限度地減少逝者的痛苦,真正體現人道主義。因此,臨終關懷不僅是社會發展與人口老齡化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

(四)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實施臨終關懷需要社會支付較多的服務費用,但對於那些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來說,接受臨終關懷服務可以減少大量的甚至是巨額的醫療費用。如果將這些高額無效的費用轉移到其他有希望救助的病人身上,它將發揮更大的價值。同時建立附設的臨終關懷機構,即綜合醫院內的專科病房或病區,可以解決目前大多數醫院利用率不高、造成資源閑置浪費的問題,又可以綜合利用醫院現有的醫護人員和儀器設備。因此,臨終關懷的興起為節約醫療資源、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源提供了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