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老年人的臨終關懷與臨終護理 (1)(1 / 2)

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死亡,是一種普遍的生物學現象。當老年人經曆了人生的坎坷,死亡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結果時,醫護人員不僅要竭盡全力延長他們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供良好的護理,使老年人盡可能平靜、舒適、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一、臨終關懷的概念及現狀

(一)臨終關懷的概念

臨終關懷又稱臨終照顧,是指對生存時間有限的老年人及其家屬提供全麵的醫護照顧,它不完全以延長老年人的生存時間為目的,而是以提高生存質量為宗旨,對老年人采取生活照顧、心理疏導、姑息治療,以緩解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懼,維護臨終老年人的尊嚴,使其安寧地度過最後的人生旅程。它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涉及醫學、護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眾多學科。

(二)臨終關懷的現狀

1.臨終關懷的興起和發展據史料記載,最早的臨終關懷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羅馬貴族女人Fabida,她在自己的家中為窮人提供衣物和食物,為患者提供照顧,為的是為自己實現“積德行善”的願望。中世紀的臨終關懷多屬於宗教團體。20世紀60~70年代由英國人Saunders、美國人KublerRoss所倡導和推動。

全球第一所專門的臨終關懷機構——聖·克裏斯多弗臨終關懷院(SaintChristopher&apossHospice)於1967年在倫敦創立,此後臨終關懷發展到歐美各國,20世紀80年代傳到日本,90年代傳到我國的台灣、香港地區。我國大陸臨終關懷機構成立較晚,1987年7月在天津成立第一個臨終關懷研究中心,標誌著我國開始步入世界臨終關懷研究行列。之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臨終關懷專業委員會和臨終關懷基金也相繼成立,同年10月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南彙護理院,隨後又建立了江橋、普靜等16所老年護理院(含臨終關懷醫院)。1992年,北京市收治瀕危患者的鬆堂醫院正式成立。2006年4月成立了“中國關懷生命協會”,標誌著我國的臨終關懷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有了一個全國性的管理社會團體。

2.我國目前臨終關懷的組織形式

(1)設置專門機構:如上海南彙護理院等。醫護人員配備齊全、設備先進、較專業化的臨終關懷服務機構。

(2)綜合醫院中建立的臨終關懷病房:目的及作用同專門機構。

(3)家庭臨終關懷病床:國外稱“居家護理”。主要為希望留在家裏與家人共度最後時光的患者服務。醫護人員的職責是控製患者生理上的痛苦,並對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使患者可以與家人在一起,減輕悲痛與孤寂,麵對死亡。根據患者情況醫護人員每日或每周訪視2~3次並全天候服務。

3.影響我國臨終關懷的因素從我國第一所臨終關懷醫院建立,經過20多年的迅速發展,已具有一定的規模,但對中小城市和偏遠地區,老年臨終關懷的機構還比較匱乏,幾千年傳統死亡文化的束縛,給中國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很消極的影響,許多人不能正確理解臨終關懷的真正意義,使臨終關懷的發展舉步維艱。影響我國臨終關懷的主要因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臨終”概念模糊:主要包含兩個方麵。其一是“臨終”時間難以確定,特別是老年人。美國把能存活6個月以內的病人確立為臨終病人,日本把估計隻能存活2~3個月的病人稱為臨終病人,我們國家把預計隻能存活2~3個月的病人稱為臨終病人。而老年人的病情是緩慢發生、發展,並且經常反複,很難確定什麼時間是“臨終”。其二是對“臨終”知識缺乏。醫護人員缺乏“臨終”知識的專門培訓,目前對病人多采取以治療為主的方式,也沒開展對“臨終”病人及家屬提供“臨終”教育服務,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倫理教育環境,不僅造成了大量的醫療資源浪費,給臨終患者造成了極大的身心痛苦,同時病人家屬的精神也飽受折磨。

(2)經濟上所麵臨的困境是阻礙臨終關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社會資助來幫助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臨終關懷的患者不采用價格昂貴的治療手段,藥物也是選用一些相對便宜的緩解症狀的藥物;臨終關懷中,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安慰和指導更為重要,醫護人員需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開展心理護理,為此,醫院須對員工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但是這些服務項目都是無償的。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使許多本應開展臨終關懷服務的醫療機構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