堖阿巴提塔吉克民族鄉遠離縣城,地處昆侖山下,偏隅一角,但解放以來,這裏的人們誠實守信、勤勞勇敢、仁愛寬容,人們之間團結和睦,沒有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除了當地政府治理有方,同這裏的穆斯林嚴守伊斯蘭道德的良好風氣,顯然也有著必然的關係。
五
塔吉克人屬於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是我國唯一操斯拉夫語係的伊朗語族的民族。由於長期與維吾爾族等突厥民族密切交往,塔吉克族語言受突厥語尤其是維吾爾語的影響很大,借入大量的維吾爾語詞彙。此外,也吸收了不少的漢語借詞。據專家調查,塔什庫爾幹的牧民60%以上程度不同地兼通維吾爾語。堖阿巴提鄉的塔吉克人,同莎車、澤普和葉城一帶的塔吉克人類似,基本上以維吾爾語作為交際工具,不少人在家中也使用維吾爾語。在20世紀30年代前,塔吉克族使用過波斯文。後因塔吉克族都到維吾爾學校學維吾爾語言文字,故逐漸使用維吾爾文。
沙帕爾老人的大兒子達吾提·沙帕爾50歲出頭,他是從維吾爾語學校畢業的高中生,這些年鑽研科學種田,是莊稼地裏一把好手,種植的莊稼年年收成不錯,鄉親們都誇他能幹,全家人還在阿克硝爾村住,生活比他年輕時好多了。老二艾孜克爾·沙帕爾快40歲了,師範學校畢業後,當了鄉中心小學的老師,教書踏實,脾氣也好,學生們很喜歡他,現在升了學校的教務主任。
老人說,不隻是他,所有塔吉克人都很重視年輕一代的教育。近些年各級政府強調9年製義務教育,堖阿巴提鄉的塔吉克人乘勢抓落實,中小學生的入學率和鞏固率多年保持在100%。鄉裏附設初中的中心小學,有130多名學生呢。
隨著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的提高,在政府的重點扶持下,堖阿巴提塔吉克農牧民的收入明顯增加,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2005年全鄉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370元,比三年前增加373元。
2006年,政府撥專款在牧民定居點康阿孜村新建了118戶抗震安居房,他目前就住在小兒子分得的一套新房裏。這套房子,會客室、臥室、廚房、廁所都齊全,每間屋子又亮又寬敞,還有電燈、電話、自來水,住在裏麵,十分方便。
現在,流經堖阿巴提鄉的康阿孜河和阿克硝爾河上,政府都投資建了攔河水庫,一座小水電站晝夜為塔吉克人發電。鄉裏有了配備有現代化醫療設施的衛生院,許多疾病不用再到百十公裏之外去治療,今年初縣衛生局又幫助鄉衛生院建立了9處村衛生室。全鄉還有10個工商戶,熱心為大家提供衣食住行的方便。山裏的兩個村盡管不通有線電話,但是移動通信已經覆蓋全鄉各個角落。
堖阿巴提的大山裏,有昆侖圓柏、山柳、野蘋果等野生樹,有黨參、大黃、番瀉葉等中草藥,還有狼、狐狸、雪雞、石雞、山鷹等野生動物。由於海拔高,降水量多,水源充足,氣候冬暖夏冷,和田、喀什甚至烏魯木齊的客人這兩年大老遠到這裏來旅遊觀光。各方的客人給這裏的塔吉克人帶來了收入,更帶來了新觀念,較之改革開放前,塔吉克人這塊美麗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稱得上 “堖阿巴提”之地了。
老人最後說,雖然塔吉克人口少,但是政府很重視,除了經濟上很關心,給了不少照顧,政治上也和其他人口多的民族一樣看待。鄉政府的幹部都是塔吉克人,縣和自治區也有塔吉克族的大領導。他自己就是縣裏的政協委員,還多次去縣裏研究大事情呢。
(采訪於2008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