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沙帕爾統計(1)(3 / 3)

老人自豪地介紹,塔吉克人曆史上中出現過不少英才。公元1037逝世的伊本·西那,堪稱是塔吉克族的驕傲,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著名學者,精通哲學、醫學、文學和多門自然科學,既是一位著名的穆斯林哲學家,又是一個偉大的醫學家,還是亞裏士多德學術的一位大注釋家,被世界穆斯林譽為“阿拉伯最偉大的醫哲”、“科學家的長老”、“亞裏士多德第二”。1980年他誕辰1000周年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他與屈原、莎士比亞和達·芬奇並列為“世界文化四大名人”。19世紀的塔吉克民族英雄庫勒恰克,生在塔什庫爾幹,幼年時被賣到布哈拉,成年後逃回祖國加入清軍,參加邊境地區的防禦作戰,屢建奇功,官至阿奇木伯克,總管中國境內帕米爾高原上的軍事民政事務。後在抵禦浩汗汗國侵略的戰鬥中,中炮身亡,塔吉克人至今流傳著歌頌他的長詩《白鷹》。在1939年反對英國入侵的鬥爭中,蒲犁即今塔什庫爾幹縣的副縣長卡爾萬夏,組織全縣塔吉克民眾全力支援抗擊侵略軍的邊防大隊,1945年又參加和發起蒲犁革命220,擔任民族軍的旅長,是著名的塔吉克族愛國將領。

沙帕爾·烏守爾生在山裏的阿克硝爾村。父親去世時,他還在母親懷抱裏吃奶,至今他無法說出父親是什麼模樣,隻聽母親說,父親叫烏守爾·阿洪,是個勤奮誠實普普通通的農民。

母親塔基罕生了5個孩子,沙帕爾·烏守爾最小,他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父親突然離開了人世,全家人的生活失去了保障。尚未成年的兩個哥哥被母親打法出去給別人幹活,可東家說巴郎子太小,幹不了什麼事情,隻答應管飯,沒有其它報酬。家裏還有4張嘴要吃飯,母親沒有辦法,隻好自己出去給富人家織布,掙點雜糧回來給兩個女兒和小兒子吃。在沙帕爾·烏守爾的記憶裏,那幾年他不僅沒有見過麥麵,就是清清的豌豆湯和紮喉嚨的大麥麵饢餅,他也從來沒有吃飽過。記得又一個夜晚,他肚子餓得實在受不了,就哭哭啼啼跟母親要吃的。開始時母親哄他,安慰他,最後他鬧個不停,母親就狠狠打了他一頓。挨了這頓打,他好像一下子長大了,天一亮,他自己跑到村裏的富人家,請求允許他幹活兒,隻要給他一口饢吃。

漸漸的,兩個哥哥長大了,能給東家幹更多的活兒了,也偶爾給家裏帶來一些糧食。母親就帶著他,背著積攢的豌豆和大麥,走兩天的山路,去換包穀和麥子。這時他才知道,他們村子裏的地,因為氣候陰濕,太陽照得少,他喜歡吃的一些糧食成熟不了。

當時家裏沒有柴草,更沒有煤炭,是用他們兄弟抽空撿來的牛糞馬糞做飯。半鍋水,用羊皮風箱不停地扇風,要燒好長時間才燒開。稍不注意,火就會熄滅,於是再生火再接著燒。有時候去東家的時間到了,可飯在鍋裏熟不了,隻好餓著肚子去幹活。

那時,不僅阿克硝爾村沒有商店,沒有醫生,整個堖阿巴提也沒有巴紮,沒有一個治病的地方。村子裏的人得了輕病,都忍著抗著,得了重病沒有辦法,隻好把病人拉到80多裏外的闊什塔格鄉去,那裏有一家診所。多數人家沒有驢車,重病的人又騎不住驢子,就將病人放在幾塊木板釘起來的木床上,驢子拉著木板床走。毛驢拉著木床走不快,路途又遙遠,所以常有病人在中途斷氣。誰家的病人拉出去,能夠活著回到家,是村裏的一件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