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三輪辛苦,但隻要拚命跑,怎麼著一天也能掙一二十塊錢,有時候貨多了,一天還能掙50多塊錢呢!
到沙灣的第一年,他和兒子在車站附近一個叫阿卜杜拉卡勒的旅店包房子住,每天每人兩塊錢。第二年,他把洋杠子213從艾西曼接來,在考尼巴紮就是漢族人說的舊城市場旁租了一個套間。每月150元的房租,水電和煤炭錢也在裏麵。房東是每天5番拜功不撇的穆民,人很厚道,因此他們住在這裏直到離開沙灣,再沒有挪過窩。
老人說,到烏魯木齊做買賣的人們,總是埋怨派出所、稅務所、執法局怎麼怎麼不好,可是沙灣不一樣,他在沙灣城呆了18年,蹬著三輪跑遍了全城的各個角落,一個穿製服的人也沒來找過他的麻煩,他有時覺得這個地方的人們忘記了他。到烏魯木齊後,經常有人來查身份證、暫住證,可在沙灣,他沒有聽說過這些事情。
在沙灣的那些年,是他這一輩子比較順心的一段光陰。要不是2005年大兒子病重,也許至今他都不會離開那裏。
四
老人的結發妻子名叫努麗莎汗,在香港回歸祖國那年突發心髒病去世了。她13歲那年嫁給18歲的阿吉·薩伍提,總共生了9個孩子,為兒女們操心了整整44年,除了在沙灣吃了幾年飽肚子,在今世沒有享過什麼福。
老大熱黑木江,是唯一上過中學的兒子,人很聰明,對父母也一直很孝敬。可是兩年前與妻子同時得了一種病,老人也說不清他們得的是什麼病,反正吃不進去飯。有個醫生說夫妻分居,病會好得快一些。可是分居後病情反而加重,一前一後,僅僅間隔了兩個月時間,都離開了人世。留下兩個女兒,沒有讀過書,大的嫁在農村,小的送給了烏魯木齊市躍進街的一位阿吉。
第二個孩子是吐爾遜古麗,今年48歲,嫁在阿合塔姆村,生活也很困難,隻能說沒有餓肚子。
第三個孩子也是女兒,叫古麗汗,1歲時發麻疹,高燒不退,被胡達早早收回了。
第四個孩子就是阿布都開立木江,上過3年維吾爾語小學,今年44歲。老人離開沙灣後,兒子也來到了烏魯木齊,現在住在躍進街,蹬三輪車拉貨掙錢。媳婦生了3個孩子,老大19歲,在郊區一個什麼廠子裏當保安。老二是丫頭,正在跟一個裁縫鋪學裁剪。老三還在讀書。一家有兩個人掙錢,按說生活可以,但要租房,要準備給兒子娶親,經濟一點也不寬裕。
第五個孩子叫坎由木江,從老家出來不久,在克拉瑪依做水果生意,媳婦和兩個丫頭也在那裏,基本能維持生活。大丫頭12歲,在克拉瑪依的雙語小學學習,漢語說得不錯,學習成績也好,假期裏到烏魯木齊,很惹老人喜愛。
第六個孩子是阿布杜熱蘇裏,男娃娃裏排行老四,但去世已經兩年了。得的是嚴重肺病,在頓亞上隻活了38年。留下兩個兒子,一個8歲,一個4歲,現在跟他們的母親在嶽普湖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老人很想幫助這兩個孫子,可力不從心,隻能祈求胡達襄助。
第七個孩子叫圖盧洪江,35歲,現在烏魯木齊收舊家具。結了婚,生有兩個兒子一個丫頭。收入時好時壞,很不穩定。
第八個孩子叫阿布杜艾尼,是目前唯一留在老家的兒子,種著16畝地,是包產到戶時分給全家人的,現在哥哥們都出來了,地全交給他種。每年從信用社貸上款,買種子、塑料薄膜、化肥、農藥,支付水費、農機費,然後在莊稼地下苦,忙到年底,賣掉棉花,還了貸款,隻剩下六七千塊錢,僅夠他們4口人一年的吃飯穿衣費用。老人說,小兒子也想到城裏來,可是他不能同意,全都離開家,地都給人了,萬一城裏沒辦法過日子,回老家怎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