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二阿訇(2)(1 / 3)

馬學成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丫頭,還有他二哥一個15歲的兒子也隨他生活。他盤算著,一家6口人該去哪裏?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口外好。因為父親身前有關迪化的描述,對他實在太有吸引力了:一馬平川,用水方便,百米白麵,肉食不斷。

他上過5年漢學,又同區縣的工作人員有過接觸,知道移居外地生活,必須要有遷移證,就直接去找區長,說要上新疆安家。區長問,新疆你有什麼人?他撒謊說丈人丈母在迪化。又問在迪化什麼地方,他隱約記得父親曾說有個西河街,就說是西河街多少多少號。區長是外地人,認為阿訇不會說假話,就開了遷移證明,蓋上了區公所的大紅印。

拿到證明,馬學成很高興,跑去給家族裏有名望的兄長說。兄長一聽,堅決不同意。說咱們莊子就你一個念經人,哪能不守你老父親的根子,去那麼遠地方亂闖!說著,兄長把遷移證要過去,還沒等馬學成反應過來,就給撕壞了。沒有了證明,馬學成隻得放棄出走。可是幾個月後,他又不安心了,試探性地去區公所,說上次的證明,在洗阿布德斯時不小心給洗沒了,請重新開一個。區長很相信,隨手就又開了一張。他不再聲張,直接拿到縣公安局,辦理遷移手續。管戶籍的公安問有多少土地,多少房子,幾口人,何時走。他擔心批準不了,回答說還沒有確定離開的具體時間。公安說遷移證要注明有效期,時間長了會作廢,你去處理家產,確定了時間再來辦手續,隨到隨開,不誤你事情。

馬學成回到莊子,就開始變賣家產。10多間平房,八九頭牛,幾十隻羊,還有一些家具,一共賣了七八百塊白圓。那位兄長和親戚們一看他鐵了心要走,也就不再硬性阻攔,家家請他吃飯,為他送行。

1953年種春麥的季節,馬學成全家辭別家鄉,來到省城。熟悉的人勸他落戶西寧,但他決心已定,呆了幾日,又乘車來到了蘭州。因為從西寧到蘭州途中妻子暈車,他想幹脆多花點錢,一家人乘飛機進疆。可是到飯店代辦處一打聽,嚇了一跳:一張機票前座480塊,後座400塊,遠不是父親曾經說的32塊白圓,隻好改買長途汽車票。當時原本沒有直達迪化的班次,要在酒泉、哈密轉車。可是安拉的恩典,馬學成去買票時,恰恰臨時決定5輛班車直達迪化。每張票56塊半,他們一家買了4張票:夫妻兩張,侄兒一張,兩個兒子一張,小女兒免票。

車是美國的噶斯卡車,車廂蓬著,乘客一個挨一個坐,大小坐了將近30多個人。一站武威,二站張掖,三站酒泉,四站玉門,五站猩猩峽,六站哈密,七站七角井,八站吐魯番,第九天才到迪化。到武威時,妻子就不願再走了,說從老家已經跑了兩三天了,這麼遠了,還走啊?丈夫說200多塊錢的票已經買了,不走咋成,妻子也就不吭聲了。

馬學成從老家出發前,探聽到口外有兩個親戚。一是姑姑的一位女兒,他應該稱表姐,嫁在迪化,姐夫已經去世,有一個兒子六七個丫頭,但幾十年沒有聯係,不知道具體住何處。一是妻子的叔叔,原來是馬呈祥騎五軍的一位連長,起義後在迪化成親,住在二道橋。一家人到迪化市後,就直接去找嶽叔大人。嶽叔雖有些意外,但還是很熱情地將他們安頓下來。

嶽叔家住房並不寬敞,突然添了6口人,兩家人都覺得很不方便,馬學成決意另找住處。

一天他同人閑聊,談到房子,那人介紹說青海寺有房子,那裏青海鄉親多,也許有辦法。他報著試試的態度去青海寺,剛好寺裏學董他們正在開會。他等到散會,有人問他從哪兒來,他如實回答,並打聽表姐阿伊莎。碰巧在場一人是表姐的女婿,一下子遇到親戚,格外親熱。聽說馬學成在念經人,在老家還開過學,就勸他還是歸行,又替他向伊瑪目請求。青海寺當時是著名的色爾冬阿訇開學,正好需要一位教學童的年輕阿林,於是馬學成輕而易舉地成了這裏的二阿訇。

那時迪化和平解放不久,烏魯木齊回族23坊,除了陝西巷寺二阿訇馬常青那裏有三四十個娃娃學經,其他各寺經堂教育都沒有小學部。二阿訇到青海寺後,人年輕,也勤奮,色爾冬阿訇又大力倡導,所以很快收了近兩百名學童,小的五六歲,大的不超過十歲,分為男女兩個班,紅紅火火學習起來。

1958年,二阿訇到撒拉寺當伊瑪目。有一天,附近一座寺的二阿訇因為當不上阿訇,有些失意,到撒拉寺找二阿訇,說眼下這個阿訇不好當,他想去鄉下務農。二阿訇見對方這樣信任自己,就推心置腹地勸道:無論再大的阿林,都要先從寺裏小學學起,當二阿訇雖然要受些氣,但哪個寺都少不了這個角色。陝西巷呆不下去,還可以找其他寺。他還介紹,自己剛從新華書店買了一本《馬列主義與宗教》的書,裏麵說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鴉片,共產主義的目標是讓宗教消亡,辦法是剝奪宗教職業者的特權,對兒童進行無神論教育,取締宗教學校和宗教課稅等等。趁著現在共產黨還沒有推行這些政策,抓緊給娃娃們教點信仰知識,這是宣傳教門,保存教門的大事,咱們阿訇都不能推卸責任。馬常青聽後好像沒有說什麼,悄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