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為同學,實足緣分。雖相處時間僅有幾年,但同學的友情與關係值得珍惜,並應當持續下去。當你與同學分開後,如果還能保持一種情感聯係、曆久彌堅的關係,那是自己一生的人際資源,對你將來所要達到的目的與理想都會大有幫助的。尤其是在辦事中,其所起的作用也許是你所從未想到的。
1.聚首話情,編織友誼的紐帶
作為同學,一般都有數年的交情,彼此同甘共苦的日子必然會衝淡地位或身份的隔閡,即便隻有一麵之交,隻要知道彼此是同學,心裏會馬上湧起一股親切之情,這是同學的巨大魅力。倘不加以利用,那絕對是一大浪費。
同學關係有時往往會在很關鍵的時刻幫上自己一個大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時一定要注意和同學培養、聯絡感情,隻有平時經常聯絡,同學之情才不至於疏遠,同學才會心甘情願地幫助你。如果你與同學分開之後從來沒有聯絡過,你托他辦事時,一些比較重要的關乎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不會幫你。
有人說:“同學之情隻有幾年,一旦緣盡則情盡,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
無論從實用主義,或從情感價值角度去看,同學的友誼都值得我們保持和維係。
三國時蜀的創建者劉備的一段經曆就告訴了我們同樣的道理。那是劉備還在讀私塾時,由於劉備講義氣、聰明,因此成了同學中的頭,他經常幫助其他同學,與他們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後來長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劉備與這些要好的同學也就各奔東西了。
但是,雖然大家分開了,劉備卻很注重經常與同學保持聯係。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劉備讀書時最合得來的朋友,他讀書後,仍回家繼續供奉自己的老母親,以盡孝道,靠打柴賣字畫為生。劉備不嫌其清貧,經常邀請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討當時的天下形勢,這樣的聚會每次都很成功,劉備與石全的關係也在不斷地加強,情同手足。
後來,劉備為了實現自己心中宏偉的目標,就帶了一支隊伍參加了東漢末年的大混戰。初時,劉備軍事實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戰中,劉備所帶的軍隊被全部殲滅,隻他一人逃脫,被石全給隱藏了起來,逃過了一劫。
可見,同學關係有時在很危急的關頭能幫上大忙,能起到排憂解難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記住的一點是,這中間的好處是來自於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與同學分開之後並沒有經常性的相聚,那關係之好從何談起,從中受益則更是一紙空文了,所以,隻要你有這份心、這份情,真誠地維持分開之後的同學關係,那你的人際麵會更加的廣泛,路子也會比別人多出幾條。
人是有情之靈物,人人都難逃脫一個“情”字。盡管當今社會流行一句話:“認錢不認人”,但是“人情生意”從未間斷過。人既然能夠為情而死,那麼為情而做生意又有什麼不可?想想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同學之間在平時交往中也需要多做“感情投資”。
2.保持聯係,常來常往密切感情
同學之間往來,密切的是感情,增進的是友誼。不要做目光短淺的人,與老同學往來聚會不甚熱情,分開之後不相往來。這樣,當你遇到事情時再來找同學幫忙時,他們當然會不念舊情加以拒絕了。
當今的社會也是人際關係的社會,人際交往廣泛與否,是一個人能否在事業上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在這種關係中,同學關係應該是比較重要的一類關係。因為當年身為學生之時,大家都比較單純,友情非常純潔,而分開之後隻要還彼此保持著聯絡,就會十分懷念那份純純的友誼。因此,分開後的同學常常會借這樣那樣的活動彼此聯係,隻有參加這樣的活動,加深同學之間的感情,在你托同學辦事時同學才會爽快地答應,積極地去辦。
現代社會中,在同學關係上,有些人處理不當,在相聚時漠然處之,分開後互不來往,“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直到遇到困難時才想起同學,那就為時已晚矣!不過,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認識的提高,大家也加深了對各種人際關係的認識。許多人在與同學分開之後,還經常保持著聯係,或成立一個組織機構——同學會,這實在是一種十分有見地的方法。一年一小會,十年一大會,大家雖已不為同學,但關係愈聚愈堅、愈聚愈惜,彼此相互照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真是中國所特有的人際關係,它說明了同學關係已越入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不受時間所限,不受空間所限,隻要有“聚”,那份關係、那份情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同學之間,應保持聯係。
一般來說,當我們初識一群人時,交際中進展速度跟接觸的頻率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你與一位剛認識的朋友在一開始總有機會接觸的話,你們的關係很快就會變近,形成比較親密的群體。道理很簡單,為什麼你會跟你同辦公室的同事、同班的同學很快形成親密關係而跟其他同事或同學關係就遠一層了呢?就是因為你們常常見麵,常常接觸,彼此很快就認識了,了解了。人與人之間需要經常互通信息,互相交流,才能保持良好的關係。親戚之間、朋友之間,甚至剛認識的朋友之間,都要想方設法保持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