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2 / 2)

誰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走回來的,什麼時候回來的,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在王二牛關上自家門的那一刻,李高花的淚水和哭喊瞬間迸發出來,震動了房屋,也震醒了沉睡中的山村,許多人披上衣服靠在門口,仔細地去聽,王二牛急忙捂住李高花的嘴,也捂住自己的嘴,聲音又停止了。那些從睡夢中驚醒的人罵罵咧咧地說了句“吵死”,又回到溫暖的被窩中去了,山村重新寧靜……

“我要把他養著,把他養大,如果我兒子一輩子傻,我就養一輩子,啊,我可憐的兒子!”

王二牛撫摸著李高花的頭,“嗯,我們的兒子。”

於是日子又一天天過下去了,終於村裏的人也發現王非貴的不同,七歲大的孩子,大多數是活潑好動的,而王非貴卻總是愣愣地立著,半天也回不過神來,最簡單的活也不會幹,連親戚鄉鄰也分不清楚,慶幸的是,王非貴終究學會說話了。

於是便有好奇的人來問,偏偏人又耿直,便問“你兒子看起來有點傻啊?”每當這時,性情溫和的王二牛總會大發脾氣“你才傻子,你兒子才是傻子,別來亂說。”激動的王二牛使問的人都明白了,隻有怏怏地退去。

時光總是會匆匆便就走,還會靜悄悄地帶走你珍視的東西。王非貴不知不覺已到了十五歲,在一個灰蒙蒙的早晨,道路因為昨夜的大雨而變得粘人,心煩。樹木的葉子聳搭著,被風雨衝去了傲氣。在這樣一個早晨,王非貴成為孤單的一個人。

王二牛和李高花在山底下如往常般耕做作誰知泥石流呼地衝刷而下,王二牛將李高花護在身下,接著倆人便被埋在了泥下。鄉親花了倆天時間,清理泥土,尋找到他們,並為他們舉行了葬禮,王非貴見到靈柩中的父親,不哭。那時的他對死亡還沒有概念,父親告訴他的不過是到一個農民生大長大的黃土裏去好好的安睡。他湊到靈柩篇前,看著自己的父母,與他們說話。眾人看了,也隻有心酸。

葬禮過後,王非貴還有一個家,還有糧食,鄉裏的人輪流到他家幫他做飯吃,所以王非貴也不曾餓著,吃飽了王非貴便出去與小孩玩,很多小孩也總是逗他,還給他取了取了個傻子的外號。沒事時,王非貴總坐在院子裏,望著青山的那邊,那是他父母平時耕作的土地,最後,他們也躺在那裏了。

有人問他:“你會種地嗎?”

“不會。”

“那你怎麼生活,吃什麼。”

“難道還會沒吃的嗎?”

“唉,可憐的孩子,你爹娘該多教你些東西才好啊!”

半年後,王非貴家裏的糧食都吃完了,王非貴變成一個一米八高,一百五十斤的壯漢。他餓了,便會在村中亂走總有人會吆喝他到家裏吃飯。他也從不客氣,吃飽了才會出來。孩子們一人一個傻子的叫,大多被父母嗬斥住。

有一天,傻子仍在村裏挺悠閑地逛著,突然他看到通往村外的路,看著有人背著大包小包的袋子走出去,那是村裏的一個有錢人家林豪出去,大紅鞭炮的聲音響個不停。

他突然記起他爹曾經說的話:“等哪一天你有出息了,你就會走到這條路,走到外麵結實的水泥馬路上去,那時候,你就不用當個農民,成為個了不得的人。”

所以他晃了一下神,往那條路上走去。可他發現泥巴路的外麵還是泥巴,人還是一樣的人,路和路沒差別,人和人也沒差別。

但他還是走著,他相信他爹,他想他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