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講求方法。方法合適則事半功倍;方法如果欠妥當則恰恰相反,會事倍功半。提問也是如此。這裏所講的提問絕不是“一加一等於幾”這樣簡單的提問。它有一個善不善於問的問題。《學記》中說得好:“善問者如撞鍾,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以容,然後盡其聲。”這段文言文翻譯過來,意思是說,提問是很有講究的:對於那些善於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人來說,提問就如同敲擊一口大鍾。所提的問題小(或者叫簡單),鍾聲就小;所提的問題大(或者叫深刻),鍾聲就大。而且,等所有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之後,鍾聲才會停止。此外,這段古文還告訴我們,敲鍾一定要從容不迫,它的聲音才能悠揚悅耳;自然地,提問也要一步步慢慢來,要在積極思索的基礎上發問,這樣才有水準和深度。
善於問的另一個要求是,提問要從整體出發,係統設計、圍繞重點,不枝不蔓地提問。也就是說,不要對一些雞毛蒜皮、無關緊要的東西過多糾纏,同時要簡潔明了。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提問要探明自己的疑點難點所在,問到關鍵處,即真真切切問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還有一個小經驗就是提問要推陳出新,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