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由厚到薄五步讀書法(1 / 2)

本節結合前人的讀書經驗,重點介紹一套實現“由厚到薄”的讀書程序,叫做由厚到薄五步讀書法。

第一步:確定該讀的內容。

古人講“讀萬卷書,走萬裏路”。“萬卷雖多當俱眼”。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萬卷書是多少呢?芽一部《論語》才1.37萬字,一部《孟子》才3.54萬字,都沒有一張報紙的字多。這是古代的書,讀上卷,也不過相當於看幾千張報紙,不超過1億字,量雖不小,但可以辦到。

人類發展到今天,情況就不同了。書籍可謂浩瀚無際,即使是某一學科的書籍,一生也難以讀完。我們麵對知海書林,最重要的是選擇,宜背誦的則背誦,宜精讀的則精讀,宜粗讀的則粗讀,不宜讀的則不讀。

清末張之洞寫了一本叫《書目問答》的書,是專為他的學生寫的,目的之一是告訴他的學生,選擇好書讀,不好的書不讀,也就是讀書要有選擇。

所謂選擇,首先要看一下所讀之書的目錄或者內容提要,然後根據需要確定哪些內容該讀,哪些內容不該讀。如果全書沒有該讀的內容,那麼這本書也就不要讀了。如果是教科書及其參考書,則以老師指導的為主;如果是課外讀物,則以行家推薦的名著名篇為主。

讀書可以消遣,可以增長才幹,可以勵誌,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以勵誌為目的去選讀課外書是最值得提倡的。

有的學生,對讀書產生興趣以後,一見書猶如牛見了青草,不分好歹,大吃大嚼。這種做法很不可取。世上的書那麼多,那麼雜,不加選擇地苦讀一輩子也讀不出個名堂來!不僅如此,有些書對青少年還有毒副作用,如果不加選擇地去讀,很可能被其誘離正確軌道。若是根據實際需要來加以選擇,便實現了廣義的“由厚到薄”。

第二步:明確重點。

對於所學習的一切重點內容及一切應該內儲的知識,可用鋼筆在底部打上波浪線,或者作出其他標記,還可以書寫體會,加眉批。下一步複習時就看這些內容,其他內容可以不看了。對於重點內容中的重點句子以及重點句中的重點詞彙都要作出標記,而把那些多餘的語言和詞彙過濾出去。這就是愛因斯坦所說的“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將自己誘離要點的東西統統拋掉”。對於你所確認的重點內容,可以邊讀邊記筆記,然後,回過頭來去整理筆記,使之網絡化或條理化,最後,該內儲的則抓緊記憶,該外儲的則及時歸類予以外儲。

第三步:反複理解、領會、記憶應該內儲的內容。

剛開始學習時,有一兩處不明白、記不住也不要緊,繼續往下看,當前後內容貫通以後,自然就大徹大悟了。 對於數理化等理科知識,要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多做練習題,以加深理解、記憶和提高應變能力。

第四步:歸納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