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章乃至全書學完以後,對應該掌握的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整理出來的內容可寫在幾張紙上,或者抄錄在文摘卡上,或者加注眉批,實現“厚本變薄本兒,薄本變張紙兒”的飛躍。同時在此基礎上,針對所有應知應會的內容提出若幹問題,由自己一一回答。日後複習時方便、省時。對於應該外儲的散見於書中的知識,抄錄卡片,歸納存檔 。
第五步:每隔一段時間複習一次。
這是專指內儲知識而言的。複習是為了彈掉覆在記憶之上的灰塵,應該適時進行,否則灰塵太多太厚,清除就費時了。對於文科知識,複習時可以回答第四步所提出的問題為主;對於理科知識,可以解應用題為主。
這種“由厚到薄”五步讀書法,對於中學生、大學生、自學者都適用。在“知識爆炸”、“書刊泛濫”的今天,五步讀書法中的第一步最為重要。
(錢鍾書讀書 ) 著名作家錢鍾書先生,用的也是這種學習方法。錢鍾書從啟學之時,就博覽群書。讀中學時,就讀了《天演論》等英文原版著作,還啃下了《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至於他喜愛的小說雜誌更是愛不釋手,披閱不倦。考入清華後,他的第一個誌願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終日泡在圖書館內,博覽中西新舊書籍。自己的書就用又黑又粗的鉛筆畫下佳句,又在書旁加上他的評語。他閱讀麵之廣,連許多教授也歎為觀止。
錢鍾書的博學,歸功於他的博覽。他閱讀書籍所寫的劄記,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毫不誇張,他寫學術巨著《管錐編》時,所用的資料足有幾麻袋。
錢鍾書主張先博後約,由博返約。即先廣泛涉獵,博覽群書,然後再在此基礎提煉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使他成為一代學術泰鬥,也為後學者指出了正確的成功之路。
所謂“假設提問法”是指運用假設的方式提出問題,將學習引向深入。學習不隻是接受新知識、新觀點,還要善於質疑,善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所學知識才真正為你所用。
古今中外一些科學領域的重大發明和突破,往往是從假設提問開始的。善於運用假設提問這種方法進行讀書學習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此曾有過精辟的論述:“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由此可見“問”的重要性。
說起提問,我們最先想到的卻是上課時老師的提問。的確,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表達能力的基本方法。但是,世間萬物都具有其兩麵性。既然老師可以“問”我們,那我們也應該可以“問”老師,“問”自己啊。這正是給大家介紹“假設提問法”的出發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