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讀書劄記內容靈活,形式多樣(1)(3 / 3)

以上是對於《水滸》的人物和結構的一點粗淺的意見。如果要從《水滸》學習,這些便是值得學習的地方。自然,《水滸》也還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例如人物的對白中常用當時民間的口頭語,因而使得我們如聞其聲;又如動作的描寫,隻用很少幾個字,就做到了形象鮮明,活躍在紙上。……這些都應該學習,但是從大處看,應當作為學習的主要對象的,還是它的人物描寫和結構。(請不要誤會,以為《水滸》的其他方麵就沒有可供我們學習之處;不過,此篇專談它的如何創造人物與如何結構全局,所以暫時不談它的其他方麵。)在這上頭,我的偏見,以為《水滸》比《紅樓夢》強些;雖然在全書整個結構上看來,《紅樓夢》比《水滸》更近於有機的結構,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為獨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滸》結構也是有機的。

茅盾

韓愈在總結自己的治學經驗時說:“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進學解》)。這裏所說的“提其要”,就是抓住要點;所說的“鉤其玄”,就是探求書中的精義,掌握書中本質的東西。

主要矛盾抓住了,“其餘如破竹節,皆迎刃而解也。”(黃庭堅 《與王子予書》)。書本知識浩如煙海,讀書時雖然要仔細深入,字斟句酌,但要把書中所有的內容都記下來,則要花費很大精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不讚成在當今世界還去全文背誦《紅樓夢》,但對“感於心”的片斷反複吟誦,這樣的“字斟句酌”還是很有必要的,不是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嗎?其實,對所有的書都逐字逐句地學,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所以古代許多學者都主張讀書 應采取“鉤玄提要”的方法,抓住要點,領會實質。古人讀書最推崇的就是“獨觀大意”,“采其精英”,這也就是強調讀書要抓住精神實質,抓住要點,不要隻拘泥於字義。這樣,就可以把厚書讀薄,既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又可以節省精力,使學習的內容有條而不紊,若網在綱,了如指掌。因為“鉤玄提要法”強調隻對書中精華深入研讀,這自然提高了閱讀速度,又因為領會了書中精神實質,也很容易達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效果,從而真正體現了其“高效”“快速”的功能。

鉤玄提要法的運用方法

按照韓愈的這個方法,讀書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性質類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讀書法。對於那些記事性質的曆史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也就是提綱挈領地將書中的主要內容抽出來;對於那些理論方麵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也就是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在鉤玄提要法中,還可以運用提綱網絡的方式,對複雜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和歸納。這樣就既可以緊緊抓住學習對象的主幹部分,又可以網絡出學習對象部分與部分之間的縱橫聯係,能夠以點帶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提綱網絡具有較強的直觀性、概括性和條理性。編寫提綱的過程,也是開動腦筋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的過程,是深入理解學習對象的內容和形式特點的過程,不管是一本書,一篇文章,一節或一段課文,要抓住其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編寫出提綱來,必須下苦功鑽研思考,了解材料的有機聯係和邏輯關係,並且要考慮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對之加以準確的概括,這些積極的思考和對材料的深入理解,都是有助於提高學習效果的。鉤玄提要法適合於學習篇幅較長、內容較多的文章。

鉤玄提要法提示我們讀書時應做到:

“鉤其玄”先要精選、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