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同類比較法在學習上的效果(1 / 1)

前麵講了這麼多,也許有人會問,到底這同類比較法對我們的學習有什麼幫助啊?如上所述,同類比較法這種學習方法是將我們學習所涉及某一個或者幾個問題分門別類加以整理和比較的方法。這種學習方法,對於已經具備一定研究分析能力的人,尤其顯得重要。正所謂有比較才能有鑒別。通過同類比較法,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其一,有助於把對同一問題的認識加深一步。

就同一個問題而言,可能老師講授的和書本上所體現的具有很大差別:要麼老師認為這個問題不值得深入探討而簡單說幾句,要麼書本上卻在這連篇累牘糾纏不清。有的問題呢,對那些水平較高的人來說是小菜一碟,對有的人卻如同天書一般。 同類比較法就可以有效地克服這些日常學習中所碰到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將把所要學習的東西(無論難易)納入到一個廣闊的背景之中,從而更好地揭示它們內在的普遍規律。所謂“一法通則萬法通”,掌握了事物的基本規律,學習起來自然不會有以往那些惱人的問題了。

其二,有助於我們從更多的方麵考慮問題。

由於所學的知識相對有限,所以我們在看待問題時不可避免會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對某個問題的論述,由於個人的知識麵不同,經驗不同,所選取的論據、論點往往不大一樣。通過比較,多看一些問題,多了解一些方法,多吸取一些經驗,從而使我們集思廣益,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片麵性,少犯錯誤,掌握的知識也會更加牢固。

其三,有助於我們發現問題和矛盾,極大地激發學習思考的興趣。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即便是我們奉為圭臬的教科書有時都會因作者的不慎或水平所限而犯錯誤,更何況其他呢?通過比較學習,我們完全可能找到謬誤所在,並深入了解作者的錯誤是怎樣發生的。這也是一種明辨是非能力的鍛煉,收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一石二鳥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其四,有助於我們博采眾家之長。

同類比較法步驟之一就是收集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料、文獻進行對比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我們辛勤的收集,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有的文獻資料文筆出眾,有的則資料翔實;有的文獻資料圖文並茂,有的則理論高深。通過這樣一番比較學習,可以從多方麵增長知識,而不僅僅是我們所要學習的那一小部分。

最後,運用同類比較法進行學習、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新的發現與發明,這是一般的學習達不到的。

例如,通過我們和日本的比較研究可以發現努力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性。日本是個島國,麵積狹小卻人口眾多。但是,雖然日本的人口密度比我們的大,資源也比我們的少,為什麼他們卻比我們發達得多呢?芽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的國民教育和相關政策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作為一個飽經戰爭創傷的國家,日本開始了戰後重建之路。它充分認識到人才和科技的重要性,將它擺在了首要位置。持續的國民教育和培訓開發了日本人的智能,很快培養出了一大批掌握最先進技術的科學技術人才和一大批高技能的技術工人。正是靠著這些先進的技術和高水平的質量,日本很快占領了世界市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所以,如果我們能跟日本一樣,把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潛在的智能都開發出來,大幅度地提高國民素質,並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一定能夠富強起來,昂首挺立在世界人民麵前!

同異比較法是與同類比較法相並列的一個概念,也是比較法的一條具體途徑。就是在不同點的基礎上盡量找出其共同點或相似點。生活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證明,記憶是建立在聯係的基礎之上的,要有效地進行學習,就必須確定事物之間的聯係,而且這種聯係越緊密,則記憶便越容易建立和鞏固。

在各種不同的事物之間,盡可能地把它們的共同點或相似點找出來,從而牢固地記住它們,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