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重點談談同類比較法。
通俗地說,同類比較法就是在共同點或相似點的基礎上盡量找出其不同點。有很多事物在表麵上看起來差不多,相似的比重很大,但在本質上卻大不一樣。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客觀事物的相似點是記憶發生錯誤的重要根源之一,而且事物越相似,則對它們的記憶越容易發生錯誤。因此,為了使記憶精確,不出或少出差錯,就應學會在各種類似的事物之間,盡可能地找出它們的不同點來,以便抓住這些不同點,使各種事物的精確形象牢固地保持在頭腦中。這就是同類比較法在學習中的應用。例如,在學習某些近義詞時,就要開動腦筋,盡量找出它們在意義上的區別,以免混淆不清,擾亂記憶。
同類比較學習法的步驟
下麵講講利用同類比較法學習的步驟。
第一,根據學習的主題,訂立比較目的,並選擇合適的比較對象,也就是說要明確你進行比較的主題,即比什麼。
第二,收集和分析與對象有關的資料如摘抄、筆記什麼的,爭取掌握比較對象的基本知識;即對比學習。
第三,製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標準,然後把它們按所比較對象的具體比較項目排列出來,挨個兒研究。就是說你打算用什麼來衡量所要比較的事物或其特性,如時間、小時、年,或答對題的次數、興趣、教學內容等定下比較的標準。
第四,有計劃地收集你所需要的數據,分別進行比較學習。如果有需要,應該在適當時候修正第三步中所列示的比較項目。比較學習的內容,就是對比較的事實、數據,進行充分的研究,說明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分析形成這一事實的原因和理由。
第五,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分析各個項目的異同,努力找出導致這些差異的原因。然後做出結論。有時比較的結論在分析的過程中已經直接給出了,這就要求你做出一個總結性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