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並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陶行知先生說:創造始於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
怎樣質疑問難
我們要能提出問題,光有勇氣還不行,還要會質疑問難的方法。在學習時我們可以從不同書本不同理論之間,不同推導與敘述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原有知識與新學知識之間進行比較,從正麵敘述的反思去思考;從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結構上去分析;從論述的原因和結果中去驗證,用多種辦法,去提出疑問,去發現問題,從而求得提高。如對一個新課題,可以問這個知識的具體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這個知識;學習這個知識有什麼用;哪些舊知識和它有聯係;這個知識與相鄰知識有什麼區別和聯係……
人的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循序漸進的,學會提問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要有耐心慢慢來,如果能有老師在旁邊指導和示範,這個過程會相對縮短許多。
除了要敢提問,更要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提出與眾不同的有較高質量的問題。
如學習了分數應用題中的一個開放練習為例,出示了5個已知條件:
①九月份媽媽共收入2000元;
②生活支出占全部收入的3/4;
③餘額占全部收入的1/4;
④生活支出共計1500元;
⑤生活支出比餘額多1000元。
讓學生從這5個條件中選擇相應的兩到三個,並補充問題,編一道分數應用題,列出算式。如果能夠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思路就會更開闊,能夠編出好幾道分數應用題,即使同一道題,也可以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通過發散提問的訓練,不僅能夠增強問題意識,更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學生會提問題,善於篩選問題,是學生多思善疑的過程,是綜合運用已學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的過程,這也是更高層次的要求。處理好這一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得到充分調動,重點、難點也能較好地得到解決。
隨著問題的解決,不僅學生能把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他們還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會學,勤問,善思考,能解疑,富有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才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