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服務員剛來把碗筷收走,喬燕便問張嵐文:“大姐,你是不是很忙?”張嵐文問:“怎麼了?”喬燕道:“我們要聽丹梅講故事,如果你有事,我們不留你……”沒等喬燕說完,張嵐文便道:“事肯定有,不過既然姐妹難得相聚一次,我就多陪大家一會兒吧!”喬燕便叫服務員給每人泡了一杯鐵觀音來。服務員端來茶後,喬燕便像等不及似的,要羅丹梅講他們村上那個老板的故事。羅丹梅卻道:“我是喝醉了,哄你們的……”喬燕立即過去抓住羅丹梅的胳膊,去撓她的胳肢窩,嘴裏說道:“你講不講?你講不講……”一邊說,一邊又對鄭萍、金蓉道,“你們還不過來收拾她?”羅丹梅癢不過,便求饒道:“我講,我講還不行嗎?”喬燕這才放過了她。
羅丹梅理了理被喬燕弄皺了的衣服,在椅子上坐直了,這才對大家鄭重地說:“我真沒有哄你們,我們村真有這樣一個人,我一說他的名字,大姐可能知道!他姓蒲名毅,縣上恒瑞建築有限責任公司和華宸勞務建築有限責任公司的老板……”張嵐文道:“是他?我過去做過他的節目,不過自從我到村上做第一書記後,就沒見過他了!沒想到他是你們黃泥村人。或者他給我說過,我給忘了!”羅丹梅說:“可不就是我們村的人!大姐,他真可以說得上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老板。這兩年,他積極投身黃泥村的脫貧攻堅行動,已經投資了近千萬元,修通了從我們黃泥村到鄉政府寬八米、長三公裏的基礎路麵,又修建了從黃泥村到渡水場六米寬、三公裏長的村道公路,不但解決了我們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還方便了天平寺、高家壩等村群眾的出行。過去製約我們黃泥村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交通。現在交通瓶頸打開後,我們村已經辦起了健之源生態家庭農場。現在,蒲老板正在依托健之源生態家庭農場,開發我們村渡水河的旅遊資源和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要把我們黃泥村打造成集旅遊、生態健康養老、名貴花木種植、畜禽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莊……”
羅丹梅說到這兒,鄭萍忽然打斷她問:“又是開發旅遊,又是生態健康養老,又是名貴花木種植,還有什麼畜禽養殖加工,這需要多少錢?”羅丹梅道:“蒲老板計劃投資兩個億,現在已經在規劃了……”金蓉也道:“兩個億,看你把天吹破了怎麼辦?”羅丹梅急忙道:“我可一點沒吹,我剛才不是說了,他可是兩個房地產公司的老板呢!你們可知道,這些年最賺錢的是什麼行業,就是房地產了……”張嵐文聽到這兒,也道:“這個人我倒是知道一些,我做第一書記前,還曾經做過他一期節目,報道的是他扶貧先扶智、培養和增強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自我造血能力。他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家庭的學生重新走進校園的具體數字我記不得了,但他將上千名貧困家庭的農民工安置在自己的建築工地務工,讓他們既掙到錢,又學到建築技術的事,我十分感動。我本來還想再做一期節目,專門去采訪一些在他工地上學到技術的農民工,一是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新聞點子,二也想驗證一下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但一下鄉,這事情便沒有機會做了。”羅丹梅馬上問:“怎麼沒機會做?”張嵐文道:“村上的事情就忙得我焦頭爛額,哪還有心去管單位的事?單位的事他們自然知道該怎麼做。”喬燕卻惦記著羅丹梅的故事,馬上把話題轉移過去,說:“你快給我們講講那個蒲老板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給家鄉修路?樹有根,水有源,一個人做好事也絕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就是比爾·蓋茨做好事,也有一定原因……”聽到這裏,鄭萍、金蓉也說:“就是,無緣無故做好事,那隻能說明他思想覺悟高。可思想覺悟高,也不是無緣無故就高呀!你可要把中間過筋過脈的地方都給我們講清楚了,我們才相信!”說完全都望著羅丹梅。
羅丹梅聽了她們的話,想了想才說:“我也不是十分了解他,隻不過這兩年到了村上,聽村上大人小孩都不斷說起他,又和他見過幾次麵,斷斷續續聽他講過一些在外麵闖蕩的故事,全麵了解說不上,隻能說多少知道一些他的經曆……”聽到這兒,喬燕迫不及待地催羅丹梅道:“你可別賣關子了,就把他的經曆講給我們聽聽都行!”羅丹梅聽了便道:“你們可別催我,聽我慢慢道來!這個蒲老板小名叫毅娃兒,毅娃兒1985年高中畢業回到黃泥村,那時候打工潮還沒興起,村民就選他做了村民組長……”聽到這裏,大家吃了一驚,看著羅丹梅道:“他真的當過村民組長呀?”
羅丹梅沒接她們的話,繼續說:“你們不要打岔!你們問他為什麼要幫助家鄉修路,我就從黃泥村的路說起。各位請看黃泥村是個什麼狀況。”說著,她用手指在桌子上畫了起來,一邊畫一邊講,“本來302省道離黃泥村並不遠,但中間隔了一條將近一百米深的峽穀,就是這個峽穀把黃泥村的交通給截斷了。過去黃泥村人要進個縣城,首先就要從這兒——這兒叫星火鎮,再繞到這兒——這兒叫楊樹鄉,然後才能到達縣城,你們看繞了多大一個圈。村民趕場,都是趕興勝。興勝是區公所所在地,不但場大一些,離黃泥村還要近一點兒。所以村民買化肥什麼的,都是到興勝供銷社買,然後找個車拉到黃泥村的河對麵,然後村民再到河對麵去把東西背回來。背一次要多長時間呢?整整一上午!1982年蒲老板初中畢業,第一次參加勞動是到河對麵背化肥。蒲老板那時年紀不大,加上體質從小就弱,又沒有參加過農業勞動。化肥八十斤一袋,他背不起,他媽就幫他分了一些。頭一次背東西,隻覺得那個背帶直往肉裏鑽。路又窄又陡,最後上他家裏那個路,隻有十二三厘米寬,得用兩隻手緊緊抓住裏邊的石壁,才有辦法走,那真是手腳並用,像是在爬,而且背上還背了幾十斤的東西。蒲老板的父母非常愛護他,一路走,一路不斷囑咐他:‘娃兒,慢點,腳踩穩,兩隻手緊緊抓住崖壁上麵的石窩,摔下去就沒命了!’把化肥背回家裏,脫了衣服一看,肩膀上是兩條深深的血印子……”
聽到這裏,喬燕想起剛到賀家灣不久,她到鄭家塝入戶調查時幫羅婆婆背洋芋的事。可當時她走的是平路,路也不太長,蒲老板卻是背著化肥爬山,而且路隻有十二三厘米寬,背的時間又那麼長,那種痛苦她是能夠深深理解的。於是馬上問:“後來呢?”
羅丹梅頓了一下,才道:“第二件事是1986年,蒲老板的父親突然病了,要找人來把他背到下麵寬敞的地方,然後再用人抬。那時蒲老板雖然有二十歲了,但體重還不到八十斤,他背不動,就找了七個人輪流背,背到對麵公路上,然後抬到了興勝區醫院。但他父親還是沒有搶救過來,永遠離開了他們。他父親得的什麼病呢?腸梗阻!現在看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小的毛病,但他父親就死在一個時間差上。要是像現在,一輛車就拉到縣醫院,蒲老板的父親還會死嗎?”
說到這兒,羅丹梅朝其他人看了一眼,見她們眼光都落到自己臉上,聽得十分認真的樣子,便接著說了起來:“這兩件事情深深地刺激了蒲老板,年輕人又容易衝動,望著大山,他就想出去闖蕩。闖失敗了,大不了像留在黃泥村一樣受窮,要是闖成功了,就是他的運氣!於是那年他辭去了村民組長的職務,到縣城來闖蕩了!”
羅丹梅停了停,然後接著道:“上麵兩個故事是村裏老人給我講的,下麵的故事是蒲老板斷斷續續給我講的。蒲老板說他出來先在建築工地做小工,然後開始跟師傅學砌磚。他畢竟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畢業的高中生,在跟他師傅學泥水工那班人裏麵,他是文化程度最高的。他又喜歡看建築方麵的書,還喜歡做一些設計方麵的筆記。2000年的時候,他參加建築工程師資格考試,拿到了本本。那時縣城的房地產業已經興起,私人建築公司有三四家,他們沒這方麵的人才,便把他請去。慢慢地,他在建築界有了一定名氣,後來經過摸爬滾打,就弄了現在這麼兩個建築公司出來!”
羅丹梅講到這裏,停了下來。喬燕、鄭萍和金蓉見她很久沒說話,忍不住問:“怎麼不講了?”羅丹梅攤了攤手,道:“完了!”喬燕有些不相信地道:“就這麼完了?”羅丹梅道:“我就知道這些了,你們如果還想知道他是怎麼修路的,又為什麼要回家辦現代農場,就隻有問他了!”喬燕道:“他又沒有在這裏,我們怎麼問他?”羅丹梅道:“我可以打電話問問他在不在城裏。如果在,我叫他來一趟,就說大姐要采訪他……”張嵐文剛要阻止,喬燕、鄭萍、金蓉一聽,巴不得馬上就能見到這個神秘的大富翁,便一齊慫恿道:“你打,你打!”
羅丹梅掏出手機,電話接通以後,隻聽羅丹梅對著電話說:“蒲總,你在城裏呀,那太好了!是這樣的,我們縣電視台總編室張主任……哪個張主任,你忘了,張嵐文主任呀,人家過去還給你做過節目,你真是貴人多忘事呀!對,她想采訪你,如果你有時間,馬上到臨江樓555房間來!你跟張主任說兩句?好的……”說著,就把手機交給了張嵐文,又使勁地對她眨起眼睛來。張嵐文沒法,隻得接過手機,道:“蒲總,你好!對不起,好久沒見麵了!是,我想了解一下你這兩年的情況,準備到時再做一期節目。對,臨江樓555房間,好,我們等你!”說罷掛掉了電話,才對羅丹梅埋怨地道,“你個狗東西,把我牽出來做什麼?”羅丹梅嘻嘻地笑道:“大姐是尊大菩薩,不把你抬出來,人家怎麼會答應得這麼爽快?”喬燕也說:“幸好剛才沒讓大姐走,大姐麵子大,以後我們有什麼事,也把大姐給抬出來!”鄭萍、金蓉道:“對,‘有風吹大坡,有事問大哥’,大姐以後就是我們的一張金字招牌!”張嵐文聽了道:“我要是真成了金字招牌,你們一個個還不上天?”說得鄭萍、喬燕、金蓉都笑了。
趁著等蒲老板的當兒,喬燕想起剛才張嵐文一句話,於是好奇地問:“大姐,你剛才說村上的事把你忙得焦頭爛額,是什麼樣的事讓你忙成那樣?”張嵐文馬上回答道:“是你們那裏都不會遇到的事……”喬燕、鄭萍、金蓉和羅丹梅都睜大了眼睛,看著張嵐文齊聲問道:“大姐,什麼事我們不會遇到?”張嵐文道:“找水,人畜吃的水,你們那兒能遇到嗎?”喬燕立即不相信地問:“找水?”張嵐文說:“是呀!你們上次來不是都看見了?我們那兒整個都是喀斯特地貌,地麵存不住水,所以那麼好的壩子都隻能種洋芋和玉米!我不是給你們講過嗎,就是我們山下溝裏,老百姓吃水都非常困難,有時要到十幾裏甚至幾十裏路外去背!後來建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我們和鄉政府協商,將鄉上供銷社原來幾十畝多種經營基地拿了過來,讓全村六十多戶貧困戶搬到那兒。我們在旁邊還開墾了將近三百畝土地,供貧困戶種植洋芋和玉米。可我們當時疏忽了,沒有找地質和水利專家來考察和論證那兒的水源,加上我們想那兒離鄉政府隻有三裏遠,實在沒水,也可以從鄉政府接自來水過來。可令我們沒想到的是,現在六十多戶貧困戶全部入住了,卻嚴重缺水。原指望從鄉政府接水也不現實,因為鄉政府的水本身就不夠用。現在水管是從鄉政府接通了,可沒有多少水供應我們……”
聽到這兒,喬燕著急地問:“那現在怎麼辦?”張嵐文說:“你們說人哪一天離得開水?所以這段日子,我急得血壓都嗖嗖地直往上升!現在一是靠鄉政府每天擠點水供應我們;二是由鄉政府和村上共同從城裏找了一輛灑水車,每天從鄰近的烏木鄉拉一車水來,每戶接上一兩桶,大家都節約用,早上洗臉的水要放到晚上洗腳,晚上洗了腳的水再用來拖地,至於莊稼,隻有靠老天爺了……”金蓉聽到這裏,便把眉頭皺緊了,道:“大姐,真難為你了,這確實是我們都不會遇到的事兒!”喬燕又道:“大姐,那水源找著沒有?”張嵐文道:“有那麼容易找著,我也不會這麼愁了。現在還在找呢……”聽到這裏,羅丹梅馬上高興地叫了起來:“有了,大姐,蒲老板雖然是房地產老板,可他生意做得很雜,這幾年鄉下打壓井的人多,他在恒瑞建築有限責任公司裏,專門設了一個給鄉下人找井、打井的專業隊伍,你叫他幫你找一找!”張嵐文聽完道:“我們已經找過好幾家專業隊伍,都是無功而返……”羅丹梅說:“那不一定,什麼都講緣分,你等會兒給他說說,說不定就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