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喬燕從土城壩王老板的菌香園蘑菇種植基地滿載而歸,心裏自然是十分高興。可這天對於兒子張恤來說,卻是他的“受難日”,因為正是從這天開始,喬燕決定給他斷奶。對於給孩子斷奶,婆母雖然一再反對,可她也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一是張恤漸漸大了,成天想著媽媽的奶水,對奶水以外的東西一概不感興趣,身體反而比以前瘦了一些。二是喬燕明顯感覺奶水比過去少了。加上喬燕從一些書上了解到,孩子到了七八個月,母乳的營養成分已經大大減少,及時斷奶,對孩子還大有好處。幾個原因加在一起,喬燕便做出了給張恤斷奶的決定。婆母知道給孫子斷奶是遲早的事,便在一個多月以前,將幾斤秈米在清水裏泡透,放在鍋裏蒸得半熟,然後倒在一隻簸箕裏,白天端在下麵院子裏讓陽光曝曬,晚上則放到陽台讓米吸收露氣,這樣日曬夜露了七七四十九天,再讓張健拿到城裏,找一個加工幹粉麵的小作坊,將米打成了細細的米粉。盡管婆母做好了一切準備,可還是對兒媳說:“給孩子斷奶,就看你狠不狠得下來心了!”喬燕聽了道:“媽你放心,我會狠得下心的!”她想,不就是給孩子斷個奶嘛,有什麼大不了的?

可是,喬燕那天上午剛剛走進村委會辦公室的院子,聽著從樓上傳來的兒子嘶啞的哭聲,便像有無數隻爪子在抓著她的心。她從電動車上一跳下來,就瘋狂地朝樓上跑去。把門打開一看,婆母正抱著張恤在屋子裏像是牛推磨一般轉著圈子,一邊轉一邊用手拍著張恤的背,嘴裏喃喃地說著什麼。張恤卻隻是踢蹬著小腿哭著。聽到開門聲,婆母扭頭一見是喬燕,便立即豎起了眼睛對她道:“出去,你不要過來……”喬燕立即像是癡了一般在門口站住了。她從沒有見過婆母這般嚴厲,一時沒了主意。婆母見她仍然沒有走,更生氣了,又大聲叫道:“你走哇,還站著幹什麼?”喬燕這才回過神來,正打算離開,張恤已經看見她了,哭聲頓時提高了好幾個分貝,張開雙手朝她傾過了小小的身子。喬燕一下子猶豫了,她正想伸手去把兒子接過來。可是婆母突然抱著孩子走過來,伸出一隻手,毫不留情地把她推到了門外,然後“哐啷”一聲將門關上了。

大概是隔著門的緣故,喬燕聽見兒子的哭聲變得斷斷續續起來,像是一隻有了小洞的皮球,那裏麵的氣不是“噝噝”地漏,而是用手擠一下,“噗”地漏出一股氣來,再擠一下,再“噗”地漏出一股氣來。喬燕覺得那漏氣的不是兒子,而是自己,兒子每發出一聲哽咽的聲音,都像一根針紮在她心上。於是喬燕忍不住隔著門板對婆母說:“媽,要不我再給他喂一次吧,就這一次喂了再不喂了……”話還沒完,婆母在裏麵怒氣衝衝地說:“你狠不下心,還給他斷什麼奶?”一聽這話,喬燕便理虧似的住了聲。婆母知道她還沒走,過了一會兒才又說:“你各人走,中午回來也不要讓看見!下午我叫張健來把我們兩婆孫接到老家去,你眼不見,心不疼,不然你怎麼把他的奶斷掉?”喬燕這才一邊掉眼淚,一邊離開了。

吃過午飯,張健果然把車開到村委會辦公室,喬燕那時還躲在廚房裏,她好幾次都想衝出去抱抱兒子,可婆母知道她的心思,她剛想跨出廚房,便被婆母用命令的口氣喝住了:“不要出來!”她隻好又把腳收了回去。直到婆母抱著張恤上了車,關上了車門,喬燕這才從廚房衝了出來,一邊哭著一邊叫了一聲:“兒子……”可張健這時已發動了汽車,朝前開走了。喬燕淚如雨下,看見汽車開遠了,這才衝到樓上,倒在床上“嗚嗚”地哭了起來。

孩子一走,喬燕便覺得像是被人掏空了五髒六腑一般,處在一種難言的空虛中。同時,她又覺得自己變得格外脆弱起來。隻要一想起孩子可憐的樣子,她都忍不住會掉下眼淚。為了轉移注意力,白天她努力工作,最難受的是晚上。在睡夢裏,她經常會聽見兒子的哭聲,可醒來一聽,卻是窗外的風聲,這時她便會把頭伏在枕頭上掉起淚來。這樣過了一個多星期,婆母終於抱著張恤回來了。喬燕一見,急忙撲了過來。孩子看了她一會兒,才從他奶奶懷裏向她傾過身子來。她把兒子抱在懷裏,細細觀察兒子的小臉,發現他的小臉又瘦了一圈兒,心疼得不行,便在他臉蛋上親個不停。她以為兒子又會像過去一樣去抓捋她胸前的衣服,然而沒有,他隻是在她懷裏蹬著小腿。中午的時候,婆母去攪了米粉羹,用一隻小碗盛了,喬燕這時才看見那米粉羹亮晶晶的,白得晃眼。婆母又從一隻罐子裏舀出小半勺蜂蜜拌在羹裏,用嘴吹涼了,用一隻小勺子往孫子的嘴裏送去。張恤立即張開小嘴,過來迎住奶奶手裏的勺子,將米羹卷在了小嘴裏。喬燕知道兒子斷奶成功了,立即高興得熱淚滿麵。可過了一會兒,又覺得兒子從此不吃自己的奶,像是缺少了什麼,尤其是想起兒子吸吮乳頭時自己那種內心的顫動及由此帶來的幸福、安詳和驕傲,都會沒有了。這麼一想,又哭了起來。

但不管怎麼說,給兒子斷了奶,喬燕感到徹底放鬆了。這段日子,她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到劉勇的菇棚上。那天她去劉勇家裏,告訴了他們王老板答應送一萬個菌棒的事,劉勇高興得像是拾到了一塊金元寶,第二天便拿著喬燕和王老板草簽的合同,去了王老板的菌香園蘑菇種植基地簽訂正式合同和學技術。種植蘑菇的技術並不複雜,劉勇本來幾天就能掌握,可害怕學不精,竟然在那兒一住就是半個月,一回來便緊鑼密鼓地搭建起菇棚來。最初,劉勇打算建在鄭家塝,離家近,管起來方便一些。可鄭家塝地勢窄,加上大家都沒有種過蘑菇,怕失敗,都不願把土地流轉給他。喬燕便動員他建到村委會旁邊來。建到這兒不光是因為土地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喬燕沒說出口,那就是更容易讓大家看見。喬燕的打算是等劉勇這幾個大棚成功後,慢慢擴大,到時再號召村裏的貧困戶都加入進來,成立一個蘑菇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名稱她都想好了:“菌繡前程專業合作社”!到時候就像王老板一樣,一溜幾十個大棚擺在村委會旁邊,你說壯觀不壯觀?喬燕有時候懷疑自己也是在搞形象工程,可又一想,這年頭搞點形象工程也並沒有錯,關鍵是形象的麵子和裏子要一致!就像人一樣,隻要不是金玉其外就行了。

劉勇的菇棚現在有五個,王老板免費提供的一萬個菌棒,夠三個大棚用,喬燕吸取了賀波養雞失敗的教訓,希望劉勇能夠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暫時就利用王老板贈送的一萬個菌棒,先建三個大棚,成功了,再慢慢擴大,失敗了,除了建大棚的一點原材料費和人工費以外,也沒更多損失。劉勇在王老板的種植場做了半個月後,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蘑菇的種植技術,加上在這半個月中,又目睹王老板賣了幾次菇,每賣一次菇,都得把票子數上半天,高興得嘴都合不攏,更動了心。因此不顧喬燕反對,另外掏錢向王老板買了六千個菌棒。喬燕見劉勇吃了秤砣鐵了心,也隻得依了他。現在一溜五個大棚擺在村委會旁邊,不管什麼人隻要一走進村口,便能看見那幾排蓋著黑色遮陽網罩的塑料大棚,和金燦燦的太陽形成了強烈反差,十分奪人眼目。

喬燕隻要一有空,便掀開大棚的簾子,去裏麵查看菌子的生長情況。就像一個作家麵對自己的作品一樣,一走進大棚,她便會產生出一種自豪驕傲的感覺。她為大棚裏每天出現的變化驚訝不已。最初那些灰白色的菌棒被劉勇按一定的標準給擺在那一層層竹架上時,她突然覺得那些菌棒變成了一排排等候她檢閱的士兵,是那麼威武雄壯、整齊劃一,給人一種震撼的力量。沒過多久,當她再進去時,看見從那些菌棒上冒出了一些不大的、往外凸起的像孢子似的東西,她知道那便是菌絲,蘑菇便要從那兒長出來了!她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真想大叫幾聲。果然沒幾天,那孢子漸漸變長、變粗,徑直往上生長,然後頭頂就撐開了一把小傘。她想:“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生命也真是太偉大了!就那麼一點連肉眼都無法看見的菌絲,眨眼之間便變成了一朵朵散發著清香、營養豐富、人人喜愛的蘑菇,簡直太不可思議了!”不管怎麼說,劉叔叔成功了!當然,劉叔叔的成功,也是自己的成功,更是賀家灣村民的成功,她怎麼能不高興呢?於是往大棚跑得更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