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喬燕慢慢從自己身世之謎的打擊中回過了神。這段日子,她盡量不去想這事,也盡量避免和吳芙蓉、賀勤見麵,她以為這樣就能漸漸撫平心裏的傷口。這天下午,喬燕去看了賀忠遠和賀小川叔侄倆的菜圃回來,看看時間還早,便把張恤放到嬰兒車裏,推到文化廣場上來曬一曬黃昏時分的太陽。這時的陽光像是用發酵粉發酵過的,又像是城裏兒童吃的棉花糖,蓬鬆而有些粘連,又有些飄忽不定的樣子,讓人感到十分愜意。正走著,忽然看見王秀芳也推著小滿過來了。這個女人,現在長得越發俊俏了。上次張健和賀波小兩口陪著她去貴州把戶口遷來後,兩口子去民政部門補辦了結婚登記。前不久開展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調整,村上和鎮上同樣經過入戶調查、民主評議、鄉鎮審核、初選和公示等一係列繁雜的程序,把他們一家三口都納入了貧困戶的信息資料庫。現在隻等著國家的建房資金下來,便可以在第二批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建設中給他們建房了。大約是因為生活安定了,王秀芳雖然也偶爾發病,但症狀比原來輕多了。喬燕當初擔心她發病以後,會因神誌不清傷害到小滿,或者她發病後小滿會得不到母愛,便叫賀興義一旦發現妻子發了病,便把小滿抱到她這兒來。可這樣的事隻發生了一次,便再沒發生過了。現在,喬燕見她也來了,便叫道:“小嬸子,快把小滿推過來!”

女人答應一聲,把孩子推到了喬燕身邊。喬燕蹲下身去,對小滿拍了拍雙手。小滿比張恤差不多小了兩個月,她隻是雙腳在嬰兒車裏蹬了蹬,卻不會對喬燕張手,喬燕把她抱起來親了親,發覺小滿要比張恤輕許多,便問王秀芳:“奶水夠不夠她吃?”王秀芳道:“差不多。”喬燕道:“如果奶水不夠,就要適當補充一些奶粉!”王秀芳臉上帶著一種恬靜和幸福的神情道:“謝謝喬書記,我們一家都多虧了你!”說完又看著喬燕道,“上次你說要做她的幹媽,你就認了她吧!”喬燕笑著道:“我不但要做她的幹媽,我還要張恤做她的幹哥哥呢!”說著把小滿重新放回嬰兒車裏,又將她的嬰兒車和張恤的嬰兒車並在一起。那張恤側過頭將小滿看了看,突然雙腿蹬起來,一邊蹬,一邊伸出小手將小滿的手抓住了。那小滿雖然小,卻也很高興地在嬰兒車裏踢蹬起來。

兩個母親一見,臉上都浮現出幸福的光彩。然後兩個母親推著嬰兒車一起走著。走了沒幾步,王秀芳忽然對喬燕說:“喬書記,我還和你商量一件事,他還是準備到外麵打工,可以多掙點錢……”喬燕一聽這話,馬上問:“大叔如果走遠了,你們在家裏怎麼辦?”王秀芳說:“我們想把我爺爺從貴州接來,等小滿大一點後,爺爺就可以照看她,我也可以在近處找些事做。”喬燕馬上叫了起來:“這好哇,小嬸子!一來你爺爺也有了依靠,二來有個老人幫你們照看小滿和家裏,你們也好放心!我聽張健回來說,你爺爺身體還很好!”王秀芳說:“可不是這樣!”聽到這裏,喬燕忽然悄聲問:“這是你的主意,還是大叔的主意?”王秀芳紅了紅臉說:“是他的主意。他說,反正他也沒爹沒娘了,把爺爺接來,也省得我牽掛!”喬燕聽完後便對她說:“小嬸子,你們年齡雖然相差了一些,但大叔多愛你,你今後可也要多關心大叔,把小滿帶好!”王秀芳聽了這話,一邊點頭,一邊有些羞澀地道:“喬書記,我會的……”

兩人正說著,忽然一對中年夫妻向喬燕和王秀芳兩人走過來。喬燕一看,隻見那男人四十歲上下,個子不算高,右邊嘴角旁邊生著一顆大黑痣,麵孔黝黑,一雙眼睛十分明亮,行動也特別敏捷,一看就是一個很機靈和做事幹練的人。女人三十六七歲,個子比男人高,濃眉大眼,粗腰胖麵,走路踩得地麵“咚咚”響。兩人來到喬燕麵前,男人把王秀芳看了半晌,突然對她說:“你就是喬書記吧?”王秀芳愣了一會兒,這才不解地對他說:“我不是喬書記,她才是喬書記!”那漢子立即露出了不好意思的微笑,掉過頭對喬燕道:“哦,我認錯人了,對不起,喬書記!”喬燕從沒見過他,便撲閃著一對大眼睛對他道:“你是……”那漢子立即接口說:“我是劉勇,喬書記……”

喬燕立即想起來了,馬上驚喜地道:“哦,你就是劉勇大叔?”劉勇道:“就是,喬書記!”又指了身邊的女人道,“這是我屋裏的,你別看她身體健健康康的,可全身都是病……”一聽這話,喬燕急忙拉了她的手,輕聲道:“嬸,是什麼病?”女人低聲說:“就是婦科方麵的,過去生小孩不知道該怎麼保養,月子裏落下的。看起來是個好人,可幹不了重活!”喬燕一下明白了,她從一些書上也看到過,月子病確是一個不好對付的病,便對她說:“那嬸子可要注意!”說完問劉勇,“劉叔叔你們是什麼時候回來的?春節怎麼都沒回來?”劉勇道:“春節本來打算回來的,可不是要加班嘛,我們都想多掙點錢嘛!再說,這次老板才給我們把工資結清,我們要是過年回來了,就有幾個月是給老板白幹!”

喬燕聽了這話,想起才到賀家灣給他打電話的事,便道:“劉叔叔,我覺得很對不起你!那天我到你家去,看見羅婆婆那麼大年紀了還在外麵挖洋芋,到家裏一看又有高高低低的三個孩子,一時沒忍住,便在電話上數落了你。過後一想,覺得真不應該!你也四十歲的人了,我才二十多歲,哪裏輪得到我來數落你呢……”話還沒說完,劉勇便道:“喬書記,你千萬別這麼說!那天你批評得非常對,後來我跟你嬸子還在說,要不是你關心著我們,也不會那麼批評我們了!我今天正是為這事才來找你的。不哄喬書記說,我和你嬸商量好了,這次回來,我和你嬸就都留在家裏了,一邊照顧老人和孩子,一邊幹點什麼……”聽到這裏,喬燕忙說:“那好哇,劉叔叔,你留在家裏,我就放心了……”劉勇看著喬燕,嘴唇動了動,一副難以啟齒的樣子。喬燕便主動問:“劉叔叔還有什麼事?”劉勇終於鼓起勇氣說了起來:“喬書記,實在不好意思,我想問問村上有沒有什麼項目,我想在村上找點事做……”喬燕突然愣住了,她記得上次自己確實對羅婆婆說過“如果劉勇叔叔回來了,我給他找項目”,可現在他能幹什麼項目呢?劉勇見喬燕愣著不說話,便又道:“喬書記,我可是聽你說在村裏也能找到項目,現在回來一看,賀興林和賀小川也在村裏找到了項目,你看我……”喬燕聽到這裏,便道:“劉叔叔,你們是不是也打算流轉土地種糧食或蔬菜?”話剛完,劉勇便道:“喬書記,我們可沒賀興林和賀小川那樣大的資本,別說讓我們流轉土地,就是把土地白給我們種,我們也沒那樣大的本事。我們隻能下苦力,不怕吃苦,你給我們找點本錢不大的項目就行!”喬燕聽了這話,道:“那好吧,劉叔叔,等我找到適合你做的,我就通知你!”劉勇兩口子聽了這話,對喬燕笑了笑回去了。

劉勇兩口子離開後,喬燕和王秀芳各自推著孩子回家了。可喬燕心裏因為劉勇的事又有些沉重起來。她想起自己當初是那麼義正詞嚴地訓斥人家,還大包大攬地對他媽說過:“我們村也要發展產業,等劉勇叔叔回來了,我給他找項目!”可下鄉快兩年了,村裏還沒有支撐項目。雖然現在賀興林的家庭農場和賀忠遠、賀小川叔侄的蔬菜種植基地建起來了,但剛剛開頭,能不能成功還說不清楚。即使他們兩家在一些關鍵的節口上需要一些幫工,可每天幾十塊的工資對劉勇叔叔這樣的精壯漢子來說,還不如在外麵打工,何況這幾十塊錢也不是天天都有。當初賀波在陳總和縣武裝部的支持下,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生態雞養殖項目都失敗了,即使沒失敗,在今天環境治理一刀切的情況下,也會通不過“環評”而關閉。那麼,有什麼既投資少,又見效快,還能保證賺到錢的項目適合劉勇叔叔做呢?想到這裏,她又為當初憑一時衝動對羅婆婆說出那些大包大攬的話後悔。真應了賀家灣那句“許人人想、許神神想”的古話,或者那句“說話人短,記話人長”的俗語,你對人家許過的願,人家可是記著的呢!人家現在回來向你要項目,怎麼辦?何況劉勇叔叔家還沒脫貧,這不又正是自己的責任嗎?

張健在傍晚的時候來了,睡覺的時候,他看見喬燕臉上訕訕的,便問:“你好像有點不高興,又遇到了什麼事?”喬燕正想找個人交流一下,便故作輕鬆地道:“你怎麼知道我心裏有事?”張健道:“這麼明顯寫在臉上的事我都看不出來,還當什麼警察?”說罷便摟住喬燕的腰,在她耳邊關心地問,“到底是什麼事,快告訴我。”喬燕心裏一熱,便把劉勇想回家發展產業的事給張健說了一遍。張健一聽便道:“就這麼一點事,有什麼值得你掛在心頭的?要發展什麼產業,也得靠他自己找,如果每個人都要靠你去找,你能找到多少項目?”喬燕說:“道理是這樣,可我當初確實對他許諾過,現在他回來了,我怎麼能夠食言呢?”說著搖了搖張健的肩膀問,“你說我現在該怎麼辦?”

張健知道她是個認真的人,一見她發愁的樣子,便道:“這有什麼難的?放著你媽這棵大樹卻不知道乘涼?堂堂一個市扶貧移民局局長,手裏什麼扶貧項目沒有?即使沒有,憑著她廣泛的社會關係,給你找個什麼小項目還不容易?”喬燕撇了一下嘴道:“我才不想靠我媽呢!”張健忙說:“媽都不靠,你靠誰?”喬燕道:“你提副隊長,靠了誰?”張健被問住了,喬燕又道,“我誰都不靠,隻靠自己,向我媽證明我一點也不比她差……你問問你那些狐朋狗友,有沒有誰能夠幫我聯係到一個合適的扶貧項目?”張健道:“打鑼賣糖,各有一行,我這些狐朋狗友,你叫他們抓壞人倒差不多,還有就是像上次幫你們找那個走失了的王秀芳,這個他們也很在行。可對這扶貧,他們知道什麼?”喬燕又撇了一下嘴,道:“雖然他們沒扶貧,可他們認識的人比河壩裏的沙子還多,說不定還行了呢!”

張健一聽這話,突然醒悟過來,道:“你不是有個仙女姐妹群嗎?你為什麼不把這事發給你那幾個姐妹,發動大家給你出主意、想辦法?”一聽這話,喬燕也恍然大悟,急忙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道:“是呀,我怎麼就忘了?明天我就問問群裏的姐妹!”又對張健道,“可你也別想落得幹淨,要是在我們群裏找不著,你哭也得給我哭個項目出來,不然我怎麼給人家交代?”張健打趣道:“老婆大人的話,我怎敢不聽?”說完又附在喬燕耳邊小聲道:“明年我們再生個小寶貝,名字就叫‘項目’好了!”喬燕臉紅了起來,便在張健的手上打了一下。

張健一句話給喬燕指明了方向,第二天張健一走,喬燕便馬不停蹄地整理了劉勇和賀家灣的資料發到“七仙女姐妹群”裏。喬燕的微信上還有一個更大的群叫“全縣第一書記交流群”。這個群帶有半官方的性質——是在“第一書記培訓班”上,縣扶貧移民局領導發動各學員班給建立的,群主還是縣扶貧移民局分管扶貧工作的李副局長——這個群裏年輕人多,大家又都幹著一樣的工作,有著一樣的成就和煩惱,因此也最容易同聲相應和同病相憐,喬燕和這個群裏的朋友雖不如和“七仙女姐妹群”的姐妹那麼親密,但平時交流還是十分活躍。喬燕的帖子發出去不久,便很快收到了許多回帖。當然,給她提供信息最多,也有一定價值的,還是“七仙女姐妹群”裏的四個姐妹。張嵐文向她提供了幾條開廠的信息,鄭萍建議流轉土地建果園,羅丹梅建議種藥材,金蓉建議種花椒或者養牛、養羊……可喬燕想到劉勇的技術、文化和資金,既不適合辦廠,也不宜發展果園和種植中藥材以及養牛、養羊,便把這些選項一一排除了。到第三天,喬燕還沒找到合適的產業項目,心裏有些著急了。正在這時,她忽然接到了李亞琳的電話。李亞琳在電話裏興奮地說:“燕兒姐姐,我把你發給我的信息又發到了我同學圈裏。剛才有個叫王錚的同學給我打電話,告訴我說她有個閨蜜叫伍梅,伍梅哥哥的老丈人叫王友前,在土城壩那邊辦了一個菌香園蘑菇種植基地,種了很多蘑菇,還想擴大種植規模,你們不如去考察一下,如果能行,這也算為那個叫劉勇的貧困戶找到了一條好路子!”喬燕一聽,高興得跳了起來,急忙叫道:“亞琳妹妹,太感謝你了!你離開第一書記的崗位已經一年多了,以為你不會再管我們這些事了,沒想到給我提供了這麼重要的信息……”李亞琳忙說:“這有什麼,燕兒姐姐,我們還是好姐妹嘛,何況這是舉手之勞呢!我等會兒把王錚的電話發給你,你直接和她聯係吧!哦,還有,王錚說那個王老板的菌香園蘑菇種植基地網上資料很多,你也可以查一查……”喬燕忙說:“好的,亞琳妹妹!”說完掛了電話,沒多久,李亞琳便給喬燕發來了她同學王錚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