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四川省辦驛運中民間力量的參與(4)(2 / 3)

從該電文的語氣,便知其時情況極為緊急,黃包人力車與客運馬車衝突真可謂“一觸即發”。黃包人力車夫對政府所辦客運馬車,施以阻塞馬車通行,出言詈罵,而客運服務所則準備動用軍警製止此等衝突。雖然成都市政府在回電中所稱,“黃包車夫擁塞各馬車站滋事,業經本府令飭人力車職業工會切實製止”,但黃包人力車與客運馬車間的矛盾衝突已難以平息。據成都市人力車同業公會致成都市政府的公函中聲稱:“值茲營業蕭條,生計維艱,而馬拉車又複載客往來,爭取區區微利,不但勞工無以終飽,車商大有倒閉,受此影響實為甚巨,工商會員紛紛議論,予馬拉車方麵決心以相當對付,群情憤慨,已非一日,若不迅予解決,則此後發生衝突釀成事件,非敝會所敢負此責於萬一。”原來黃包車夫膽敢對抗政府所辦之馬車客運,實有民間運輸車商在背後暗中支持,所稱“有身著便衣者數人時來時往暗中指揮”,並非空穴來風。此種矛盾鬱積已久,其形成“已非一日”之功,由抗戰期間“隱忍不發”至戰後正麵衝突,黃包人力車與客運馬車間的矛盾日益顯示出民間與政府的利益衝突。

3月7日,據客運服務所呈報:“近來行駛成都至雙流線之客運馬車,常有黃包車夫夥同流氓沿途滋擾毆打馬夫,擊壞車輛情事,自上月迄今,業已數次。前以事態尚不十分嚴重,本息事寧人之旨,僅在出事地所管鄉公所報請備查保護,未予請求究辦,原圖緩和目前以為後日安全地步。殊該包車夫等隻知恃其橫蠻,以逞私欲,以致愈演愈烈,昨日午後,本所第二〇〇二號馬車由雙載客開省路,經簇橋,又來包車夫多人,夥同流痞,氣勢洶洶,不問情由將馬車夫洪雲山拖下馬車加以毆打,一麵更將馬車擊為粉碎。”

5月6日,則有馬車“之馬夫黃遠崗秦玉興羅海雲等與人力車夫互毆,以致毆傷人力車夫”。

5月21日,又呈文稱:“殊為時不過月餘,前案尚未得有成果之際,該暴徒等竟不畏法,複哨聚多人繼續行此暴動,於本月八號,搗毀馬車一輛,九號又搗毀三輛,又於二十號馬夫被毆打。”

據上所引,已知人力黃包車與客運馬車的衝突確已愈演愈烈,雖有警察製止,也無濟於事,非省政府出麵解決,則不可為。然而欲妥善解決,其唯一方法則是劃分各類車輛行駛路線,據四川省驛運管理處客運服務所呈文稱:“因人力車一再與本所行車發生糾紛,以致涉訟未決,經省府召集會商管理馬車辦法,當經決議限製本所行駛車額及指定行駛路線,並訂期驗車發照使用紀錄在案。此項辦法旨在安定人力車與馬車雙方生活,藉以避免再度發生嚴重糾紛,影響社會秩序,意義相當良美。”省辦驛運管理處客運服務所之客運馬車,營運路線最終劃定為成都西門至金牛壩,鹽市口至南門,其餘各線,由人力黃包車及民間客運商自由營業,矛盾最後以客運馬車的讓步而予以基本解決。

總而言之,對於四川省辦驛運所導致的民間與政府的矛盾衝突,其最終結果則以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於1946年5月底予以撤銷而最後全部解決。四川省驛運管理處壽終正寢,民間傳統運輸業則“自由營業”,一曲矛盾交響樂戛然而止。

縱觀其民間與政府在驛運經營中的矛盾發展,其原因不外乎兩點:

一、政府強力介入民間,民間對此的回應。國民政府迫於抗戰期間運輸上的窘境,利用民間傳統運輸工具與動力,成立各級驛運機構。驛運管理處,顧名思義,其工作一是運輸,二是管理,在利用民間傳統運輸力量展開戰時運輸方麵,承擔了大批軍公商等方麵的物資運輸任務,為前後方輸送了大量軍用民需物資,其運輸確實具有實際意義;然而,在管製民間傳統運輸力量方麵,卻不能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