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四川省辦驛運的實際經營狀況(6)(3 / 3)

1942年四川省政府的訓令,即要求四川省驛運管理處“征用民夫牲畜車輛,應加意愛護,並從優給價”。對於四川省辦驛運來說,其遵循上述要求,在實際營運中,比較注意驛運工具與獸力的管理與保養。1943年3月,四川省驛運管理處下發電文,要求川西驛運區加強驛運線路沿途設施建設,注意驛運工具與獸力的管理與保養:“查天氣漸暖,行駛馬匹須要飲水,如就各該站飲水,既恐水質不良,複亦稽延業務,且此間每逢春季,陰雨必多,欲免車輛暴露,油漆脫落,車棚更屬必需,擬請迅予設置飲馬桶,修蓋車棚,並加寬門前木橋,以利業務。”為了對驛運工具與獸力予以適當管理與保養,四川省辦驛運設立了一些配套設施。1941年,四川省辦驛運設立的站房有45處,時至驛運區時期,“因限於經費,所有區段站廠房舍暫均租用民房,各項設施,亦惟擇要舉辦,經分於川東、川西兩區設立運夫食宿站十二所,車棚十三處,貨場一所,修車場三所,馬廄十六所”,以便利於獸力的休息與工具的保管。

此外,四川省辦驛運開運不久即實行押運製度。運輸押運,除了管理運夫之外,也對驛運工具與動力,實行有效之管理。新渝支線開運之後,承運軍米,因自身無工具,“完全利用民有船隻,征雇編隊行駛,派員押運,經常動員木船二百隻”,該線即實行了押運製度,委派押運員,對驛運工具實行編組管理。渝廣水陸聯運線也是如此,其運輸工具“均係雇自民間,該段依照征雇通則手續辦理雇用登記,後並照驛運行車通則加以編組,其編組辦法每隊多少不同,按照每一車主所有車輛之多寡而定,有每隊多至十三輛,最少有一輛者”,分派押運員,施以編組管理。

然而,四川省辦驛運,對工具與獸力的管理與保養並不完全到位,亦有不足之處。四川省驛運管理處視察蔡英九在其視察報告中,針對渝廣水陸聯運線工具與獸力的管理問題,便有所透露:在牲畜保養方麵,“如俗語雲‘細草能肥馬’,現正得其反,草質堅硬而長豆料均幹食,對於老馬之消化上不無影響”;對於車輛之保養,車輛在驛運運輸中的保養,“鮮有顧及者,車輛任其棄置”。蔡英九較具體地指出驛運工具與獸力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反過來又足見其對驛運工具與獸力管理的重視程度。

四川省辦驛運對工具與獸力的管理,雖未做得十分到位,但其在驛運路線沿途設立各種配套設施,至少也可為驛運工具與獸力在運輸途中提供方便;其分派押運員,對工具與獸力予以編組管理,則提高了運輸效率,減少了運輸途中的事故發生,對四川省辦驛運完成運輸任務,應具積極的意義。

二、民間傳統運輸力量之管製

有如前述,因四川省辦驛運經費緊張,自備驛運工具與獸力頗有困難,並也無法滿足其時十分緊急的大規模軍公運輸任務;又因民間傳統運輸業力量巨大,民有驛運工具與動力種類繁多,數量上難以計算,那麼發動民間傳統運輸力量,征雇民間驛運工具與動力則為四川省辦戰時驛運發展之捷徑。正因為如此,為四川省辦驛運大規模發展起見,對民間傳統運輸力量施行適當管製,以適應舉辦戰時驛運之需要,在其時與驛運相關人士看來,也就顯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