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四川省辦驛運的實際經營狀況(1)(1 / 3)

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成立後,隨即展開驛運營運與管理工作,承運各類物資以滿足於軍需民用,在一定程度上既維護了後方社會生活的穩定,又支援了前線抗戰。正如交通部驛運總管理處副處長王炳南所言:“對於前方軍品彈藥被服糧秣之補給,戰區物貨之搶救內運,公商貨品之疏運調劑,特種工程糧料之運輸等,均曾盡最大努力,直接加強前方戰鬥力量,間接協助政府推行限政,平抑後方物價。”雖然所談為全國戰時驛運經營,但也十分符合四川省辦驛運的經營狀況。

$第一節 省辦驛運的主要運輸與運輸形式

四川省地處抗戰大後方,被其時國民政府稱為中華民族複興根據地,地理位置上又處於大後方西南西北的交通要衝,軍公商各類運輸頻繁,運量巨大,凸顯出四川省辦驛運意義重大。

一、省辦驛運的主要運輸及運量

自開辦以來,四川省辦驛運即承擔重大的運輸任務,其中包括第六戰區的軍運,特種工程的工糧工料運輸,田賦征實後的糧運,成都市特約米的運輸,以及成都市區和城郊間的客運,都能想方設法努力完成任務,受到交通部及省政府的嘉獎。此外,其還承擔了其他軍公商方麵的運輸,如運煤、運紙、運郵件等,致力於滿足抗戰軍民的需求。下麵就四川省辦驛運承擔的幾大主要運輸任務,予以簡要陳述,作為對四川省辦驛運實際經營狀況予以論述的基礎。

(一)特種工程的工糧工料運輸。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向日本宣戰,與中國結成盟國。為了直接轟炸日本本土及與日本戰鬥機近距離接戰,美軍決定在成都城郊及四川其他一些地區修築多個飛機場。由於戰時條件的限製,飛機場的修築基本上由民工使用鋤頭等非機械力工具完成,其中民工工糧及飛機場土方等運輸任務,則由四川省驛運管理處奉令部分承擔。所謂特種工程,如前所述,是指在四川等地區為盟國修築軍用機場,因此為軍事機密,對外統一宣稱為特種工程。

如前所述,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渝廣水陸聯運線總段和川西支線總段,即為新津特種工程運輸而成立。1940年底,新津特種工程緊急,所有工糧,全由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承運,“為適應環境便利運輸計”,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於1940年12月23日成立渝廣水陸聯運線總段,承擔新津特種工程工糧,該線所承運範圍為成都、華陽、新都、雙流四縣,於1941年3月16日圓滿完成任務。承運此工糧結束後,據統計,該線1941年1至6月,共計載運貨物3565.716噸,計5280971延噸公裏,其中大部分為新津特種工程工糧,應無疑義。除一部分新津特種工程工糧由渝廣水陸聯運線承運外,省驛運管理處同時決定另行設立川西支線總段,著手規劃該總段運輸裏程,設置段站驛運營運機構,專門負責新津特種工程工糧運輸。該支線總段於1941年1月15日成立,不久即行開運。至3月底,工糧運畢,其間川西支線總段共“承運工糧三四九三四二噸,計一五六四八一延噸公裏”。

然而,主要的特種工程運輸,則在驛運區時期。1943年12月,四川省成都附近各地舉辦特種工程。據學者研究,此時之特種工程,“是指1943年12月到1944年6月期間,美國大致決定從中國出發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之後,中國政府調集四川省36萬民工在成都附近的新津、邛崍、廣漢、彭山、華陽、綿陽、簡陽及雙流的馬家寺、雙桂寺、彭家場、成都的鳳凰山等11地,為超級空中堡壘(Superfortress)B-29重型轟炸機修建(Forward airfields)前進機場的重大工程”。修築此特種工程初期,公路不通,國民政府僅有的少量汽車也無法進入特種工程工地。所需工料工糧,除川陝線驛運分處參加部分承運外,其餘均由四川省驛運管理處川西驛運區籌集板車全力擔運。據其時四川省驛運管理處記載,“以時機迫切,未遑自逸,立即飭由本處川西區籌集板車,備供使用,惟工程浩大,地區遼闊,任務至為艱巨,而成都平原所需物資,向賴驛運工具為之運輸,此次特工需車雖多,又不能稍有偏廢,故一麵調派自有工具參加運輸,迅赴機宜,一麵發動民間工具,以補自身之不足”,四川省驛運管理處“除動員自備及直接征雇的膠輪板車八百輛外,並發動民間膠輪板車九百六十輛”,據統計,其間四川省辦驛運共承運特種工程工料139878噸,405399延噸公裏,工糧1102噸,32336延噸公裏。同時,該管理處為製止運輸力價之高漲,辦理車輛管製,以全力支持特種工程運輸。1944年6月,運輸任務全部完成,獲得交通部的嘉獎。

川東方麵,於1944年春,因擴建梁山飛機場,急需大量石料,由川東驛運區應邀訂約承運石方,供應車輛達400輛。川東山嶺起伏,道路崎嶇,運輸較為困難,但此運輸任務,由川東驛運區“獨立支撐”,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