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四川省辦驛運的設施與製度建設(4)(1 / 3)

經過兩個星期的培訓,2月22日分發奉建支線總段大溪站實習一個月,於3月21日實習期滿,除“楊天貴、周南陔二名能力薄弱,不堪任使,周寰、唐曹魁二名,調任總段雇員”外,其餘學員“吳偉東等十二名擬均委任為分隊長,月各支薪85元,柯大福等十二名為分隊副,月各支薪八十元”。除楊天貴、周南陔不予任用,兩名調任雇員之外,其餘委任為押運分隊長或副分隊長,從事運輸管理。

此後,奉建支線總段又舉辦了第二期訓練班,“第二期八十六名,均經分發實習”,其中除不堪任用者外,“委派唐尚耕等三十四名為押運分隊長,月各支薪捌拾伍元,王德清等四十名為分隊副,月各支薪捌拾元”。同時,第一期學員經過一個多月的工作後,成績突出,其中第一期副分隊長李國宣等六人及民夫隊長孫清甫調升為隊長,月各支薪85元,以資鼓勵。

至1941年10月,四川省驛運管理處共承運了四川糧食管理局和特種工程工糧100萬石,由於任務完成出色,11月份又與糧食儲運局合約承運糧食約200萬石,需要增添驛運工作人員400名,並且中央補助款80萬元已下撥至該處,因此省驛運管理處決定舉辦驛運人員訓練班,“分期招收初中畢業男生,每期一百名,作短期訓練,期滿分發川西一帶各縣工作”。11月16日開始籌備,定名為四川省驛運管理處驛運人員訓練班。省驛運管理處在致各支線總段的訓令中聲稱:“查本處為推進業務,培育幹部人才起見,特開辦驛運人員訓練班,招考初中畢業或具同等學力並有誌驛運工作青年,分四期訓練,每月一期,每期一百名,授以運輸常識,及押運站務等實際應用技術,及施以政治軍事之訓練,使養成堅忍刻苦之精神,畢業後分發各段站服務。”為表示對訓練班的重視,由省驛運管理處處長陳築山兼任該班班主任,副處長張衝霄兼任副班主任,視察蔡英三任教育長,以成都外西公路場廣益小學作為訓練地點,又借用了渝廣水陸聯運線總段在茶店子購置的房舍做辦公場所。與此同時,特製定《四川省驛運管理處驛運人員訓練班實施計劃》,其訓練宗旨為“訓練中等文化程度純潔青年,了解一般辦理驛運必須具備之常識,使成為驛運段站幹部從業人員,以應新興驛運事業之需要”。其規定訓練的主要科目為章則法規、運輸常識、業務常識、表報書法、精神講話、黨義;次要科目為驛運簡史、驛運概要、會計常識、工具保養、統計常識等;普通科目為交通地理、經濟常識、醫藥常識、軍事操等等。與上述實施計劃相配套,另行製訂各課程時數分配表、作息時間表,以及各科課程教材大綱,對教育原則方法也予以規定。此外,關於驛運人員訓練班的經費支出,經預算,規定開辦費為8270.00元,第一期訓練班經常費為25160.00元。籌備工作可謂詳盡具體。

同時,為招生考試,四川省驛運管理處製定第一期學員招考簡章,規定報考者須“曾在初中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體格健全並無不良嗜好,並願從事驛運工作,以男性為限,年齡在十八歲以上,三十五歲以下”;報名日期至1941年11月22日下午五時止,第二日八時在成都外西北巷子民新中學考試,考試分為初試和複試,初試科目為黨義、國文、英文、算術,複試即為口試。

1941年11月23日進行考試,錄取了86名,12月3日開學,於1942年1月8日畢業,共訓練了五周。其舉辦驛運人員訓練班之具體過程,據12月6日驛運人員訓練班呈文所稱,該班籌備機構“於十一月十六日成立開始辦公”,“計招生期內報名投考人員,共計二百四十七名,經於二十三日初試,二十七日複試,二十八日發榜,共計錄取九十七名,先後報到學員八十六名”,然後“於十二月一日開始報到,三日正式開學”。訓練期間,由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抽調本處及各段站富有驛運經驗者充任教師授課;軍事訓練,由四川省軍管區司令部遴派少校科員尹仁聖充任,“襄辦訓練”。根據《四川省驛運管理處驛運人員訓練班組織規則》,訓練班設中隊長一人,分隊長三人,施行軍事管理,中隊長由尹仁聖擔任;並特別規定授課教師資格:“訓練班職教員盡量由省處現有職員調用或兼任,不足時得聘任教職員。”訓練時間原定四周,後因承運川省糧食尚未展開,“各段站辦事人員尚不急切需要,計劃將訓練時間延長至1942年1月15日止”,後因糧運開始,則於1月8日結束訓練,除一名中途退學外,經畢業考試,82名學員考試成績及格,發給畢業證書,3名學員考試不及格,暫緩發給畢業證書。1月10日分發學員至各支線總段,其中分發給新渝支線總段37名,渝廣水陸聯運線總段48名,再分別往下分發至其各段站服務,充任司事職務;因雷政策、袁偉民、遊開良3名畢業考試成績較差,沒有及格,“先行試用三個月”。渝廣水陸聯運線總段分發至其各分段及站服務,其中成都北門站服務8名,新都站5名,新津段8名,羅江站1名,共計22名,其餘預留總段工作;新渝支線總段分發學員,其中分派新都站3名,趙鎮站5名,什邡站9名,中口站7名,彰明站5名,安縣站3名,江油站5名,共計3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