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本處經常費開支大為增加,1940年經常費預算為66230元,因該年驛運僅舉辦三個月,那麼平均每月經費為22077元,如全年預算經常費則為264920元;而1941年則全年概算為445900元,兩年經常費預概算比較則增加了180980元。經常費概算數的大量增加,可部分理解為四川省辦驛運事業發展迅速,規模正逐步擴大。當然,1941年經常費概算後再經過預算,預算後的經常費則略有減少,但也達372700元。但遺憾的是,缺乏詳盡的有關此等經常費的實際開支決算書。雖然缺乏詳細的1941年經常費開支的決算書,不能獲得實際開支情況的具體記載,但如此細致的經常費概算書,也大致可以反映其時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本處機構的經常費開支的具體情形。
至於四川省驛運管理處開辦的各驛運支線、各驛運區的經費來源和開支情形,四川省驛運管理處事業費收支對照表即可提供較具體的指項與數據。
事業費主要是省驛運管理處下撥給省辦各驛運支線總段各驛運區的經費,用以支付其各項開支,經費來源為交通部驛運總管理處撥來補助款,以及因經費缺乏而來自省屬各機關的借入款和一些暫付款。省驛運管理處事業費也可視為省驛運管理處的一項經費,但重要的是,該經費主要涉及各級驛運機構的營運,可顯示各驛運支線總段及各驛運區的收支情況。當然,省辦各支線總段各驛運區主要工作是從事營運,對營業收支的描述更不可忽略。
就奉建支線的營業支出來分析,其包括總務費、業務費、運務費、設備維持費和工務維持費五大項目,再加上營業外支出,支出總額為3916022.80元;而就奉建支線的收入來觀察,款項包括營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合計為1752300.00元,不見有中央補助費列入,收入與支出兩相比較,不足之數達2163722.80元。如沒有中央補助,則必致虧損無疑。
由於篇幅的關係,當然不必一一列舉1940年10月至1946年5月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本處以及各驛運支線總段各驛運區的各項經費開支的概預算書及實際收支狀況。然而,對這幾年的各項經費的實際收支情況予以整體性描述,應也至關重要。
1944年,在四川省驛運管理處業務檢討會議上,川西驛運區的報告即可見當時營運的盈虧狀況:
“本區(川西驛運區)會計機構於民國三十年始建立,茲將本區三十年迄今會計收支情形,報告如下:三十年度全年約共虧190000.00元,三十一年度全年約共盈180000.00元,兩年盈虧迭計虧4000.00元,三十二年度全年共收13837276.88元,支15118141.70元,虧1280864.82元,三十三年度一至九月份共收25938559.89元,支27201310.47元,虧1262751.58元,三十三年度十月份約收220000.00元,支600000.00元,虧380000.00元。”
從上述可知,川西驛運區(包括其前身新渝支線)從1941年至1944年10月,除了1942年盈利180000.00元外,其他三年全為虧損。究其原因,在此報告中,也略為分析了其中的虧損原因:“物價逐步上漲,必要開支及力費支付為數甚巨,而本區所收運費,因格於限令,不能按比例增高,此項虧損數,均在各處預付運費項下移用,目前川西經濟已入枯竭境界,業務設無長足開展,下月開支即將發生恐慌。”對此中虧損原因的分析,概括起來,一是物價上漲,各項開支必得增加,支付運夫力價也不得不提高。二是物價雖已上漲,但因驛運所承運貨物大部分為軍公物品,根據國民政府的限價政策,所托運之貨物不能隨物價上漲而隨時提高運價。運價低,收入少,開支大,那麼虧損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第三節 驛運幹部的培訓與管理
時人認為,正在主持驛運工作的機關,“應設法培植辦理驛運之幹部人才,因為驛運之成敗利鈍,以幹部之健全與否為轉移,必須訓練大批幹部人才,如民夫管理人員,和車馱押運人員及站務人員都屬之,以備應用”。四川省舉辦戰時驛運,除了建立驛運機構,製定各種規章製度,並有充足的經費做保障之外,還需要大量具有驛運經營經驗的工作人員參與其間,所以驛運幹部的培訓與管理也就至關重要了。
一、驛運幹部的培訓
驛運幹部是指所有參與戰時驛運事業的各級驛運機構中的管理人員,上至四川省驛運管理處處長,下至各級驛運機構中的司事、運輸隊隊長等,都可稱為驛運幹部,也可稱為驛運管理人員,或驛運工作人員,並與雇用而來直接從事運輸的運夫相區別,其不包括在驛運幹部的範圍內。